第207章 西汉长寿绣(2 / 3)

加入书签

枣和阿柿正对着寿桃的颜色讨论。

阿枣觉得粉色太浅,显不出寿桃的饱满;阿柿却觉得深了会像熟透的杏子,少了些清爽】

阿柿(指尖蘸了点淡粉染料,往绢布边角试了试):我昨儿去祠堂看了,供桌上的寿桃馒头,就是这样淡淡的粉,上面还撒了点碎芝麻,像沾了露水。

咱们要是在寿桃尖上绣几缕浅黄丝线,会不会像馒头刚蒸好时的热气?

阿枣(眼睛一瞪,拍了下手):憨丫头,你这脑子咋这么灵!

我娘蒸寿桃馒头时,就喜欢在尖上抹点蛋黄液,蒸出来金闪闪的,看着就喜庆!

咱们就这么绣!

【几人忙着调整绣法,窗外的天渐渐暗下来。

阿绣点了盏油灯,昏黄的光落在绢布上,绣好的纹样像是活了过来——茱萸纹的金线在灯下泛着暖光,寿桃的粉里透着润,云纹的银线像真的飘在风里。

突然,春桃“呀”

了一声,指着绢布角落】

春桃:你们看!

咱们绣的纹样拼在一块儿,像不像咱们巷子里的模样?这茱萸纹是王婆家的篱笆,这云纹是老槐树的影子,这寿桃……就是李阿婆卖的寿桃馒头!

【众人凑近一看,还真有几分像。

阿绣忍不住笑了,指尖轻轻抚过绢布】

“咱们这哪是绣长寿绣啊,是把这民巷的日子,都绣进去了。

张婆婆说这绣品能聚气运,我看啊,这气运不是别的,就是咱们老百姓过日子的盼头——盼着老人安康,盼着风调雨顺,盼着日子像这绣纹一样,热热闹闹、满满当当的。”

【油灯的光晃了晃,映着姑娘们的笑脸。

阿柿把最后一根金线绣进寿桃尖,轻轻打了个结。

窗外传来巷子里的叫卖声,还有孩童的笑声,和绣坊里的气息混在一块儿,暖得像刚蒸好的寿桃馒头。

第三幕:晨鼓催行,鼎纳民气

时:七日后清晨卯时

地:长安城外·民间祠堂前(祠堂前立着一尊青铜方鼎,鼎身刻着云纹,鼎下铺着红毡,毡上摆着那幅刚完工的长寿绣。

周围围了不少百姓,张婆婆领着几个老人站在最前面)

【宫束班的五个姑娘穿着整齐的襦裙,站在红毡旁。

阿绣捧着长寿绣,指尖有些颤——这还是她们第一次把自己绣的东西,送到百姓面前,还要放进鼎里“聚气运”

张婆婆(拄着拐杖,走到阿绣面前,轻轻摸了摸长寿绣的纹样):姑娘们,辛苦你们了。

这长寿绣,我昨儿看了半宿,越看越欢喜——你看这茱萸纹,绣得比我年轻时插在头上的还鲜活;这寿桃,像我孙儿满月时我蒸的那笼,透着股子甜气。

一个白胡子老人(凑过来,指着云纹):我昨儿在田里看云,就像这绣上的一样,飘得慢悠悠的,我就知道,今年准是个好收成!

这绣品啊,是把咱们心里想的,都绣出来了。

【晨鼓“咚咚”

响了三声,张婆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阿绣深吸一口气,和春桃、阿枣、阿柿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长寿绣展开,铺在鼎口上方。

阳光刚好从东方升起,金色的光落在绣纹上,金线、银线、粉线都亮了起来,像是有光在纹样里流动。

张婆婆(声音洪亮,对着青铜鼎说道):此乃宫束班姑娘绣制的长寿绣,绣民之所盼,纳巷之烟火。

今将其入鼎,聚万家气运,愿我等百姓,老有所安,岁稔年丰,日子绵长如绣纹!

【众人跟着应和:“愿老有所安,岁稔年丰!”

阿绣几人轻轻把长寿绣卷起来,慢慢放进青铜鼎里。

鼎身的云纹和绣上的云纹相映,像是把天上的云、绣里的云、百姓心里的云,都拢在了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