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以器载道(1 / 3)
天工遗卷:自工艺门观洪荒人族之劫
昆仑之墟有古观,名唤“天工”
,非道非佛,以匠立派。
观中主事者,世人称“老门主”
,其名不传,其形不辨,唯见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能熔金石为流霞,可削竹木作灵犀。
自燧人氏钻木取火照亮鸿蒙,此门便已立于世,见证着人族从茹毛饮血到筑城立制的漫漫征途。
薪火相传:三皇功绩入匠门
老门主记得,最初的天地是蒙昧的。
那时人族如蝼蚁,在猛兽爪下苟活,在寒夜中瑟缩。
直到燧人氏踏遍千山,于桐木间悟透“钻”
之玄机——以硬木为针,软木为底,借手足之力聚温,终引火星燎原。
那日,老门主立于南巢之野,见燧人氏将火种交予族人,教他们“积薪守之,勿使熄灭”
,忽然明白:工艺之始,是求生。
他归观后仿其法,铸青铜钻,以油脂助燃,将这“火”
的技艺藏入山门,传于弟子:“火非天授,是‘术’所成,术存则火不灭。”
数百年后,伏羲氏在河洛之滨画八卦。
老门主曾乔装为渔翁,见他观龟甲纹路,悟天地阴阳,以绳结为爻,记日月交替。
更奇者,伏羲氏教人结网——以麻为线,以木为架,经纬交错间,竟能网罗鱼虾、捕捉飞鸟。
老门主取回一张渔网,拆解三日,叹道:“工艺之进,是观天。”
他令弟子以蚕丝编网,以竹为骨,使其更轻更韧,又将八卦之理刻于观中石壁:“万物皆有经纬,工艺亦需顺天而行。”
神农氏尝百草时,老门主已鬓生霜华。
他见神农氏腰悬陶罐,日行千里,遇毒草则呕血,得良药则记录。
那陶罐是神农亲手所制,胎薄如纸,却能盛水不漏——原是他以河泥为料,借山火余温烧制而成。
后来神农教民耕种,削木为耒,揉木为耜,将野生的粟麦播于田垄,又筑土为窑,教妇人制陶存粮。
老门主亲往姜水之畔,见农人用耒耜翻土,陶瓮储粮,忽然笑道:“工艺之盛,是立根。”
他带回耒耜,命弟子以铁为刃,以铜为柄,使其更利;又改进窑火,控温至千度,烧出青釉陶器,可久存谷物而不腐。
鼎革之际:五帝荣光铸器魂
黄帝败蚩尤于涿鹿,老门主曾亲赴战场。
彼时蚩尤部落以铜为兵,坚不可摧,黄帝部落虽有石斧木矛,却屡战屡败。
直到黄帝命风后作指南车,以磁石为勺,以铜盘为底,无论车向何方,勺柄始终指北——这器物竟能辨方位,破蚩尤迷雾。
老门主在战场边缘见指南车轱辘转动,勺柄恒定,暗惊:“工艺之威,可定天下。”
战后,黄帝命仓颉造字,隶作数,伶伦制律,而其妻嫘祖教民养蚕缫丝。
老门主特往轩辕之丘,见仓颉观鸟兽足迹创“文”
,见嫘祖以木为机,抽丝成线。
他取来蚕茧,令弟子造“缫丝车”
,以脚踏为动力,一日可缫丝十斤;又仿仓颉之法,将工艺图谱刻于竹简,名《天工录》:“文字记史,工艺记术,二者缺一,人族难存。”
颛顼帝定九州时,老门主已历三世。
他见颛顼划分疆域,每州立一石柱,刻其山川、物产、户数。
那石柱是工匠所凿,方方正正,高三丈许,埋入土中丈余而不倒——原是匠人以“榫卯”
之法,将石柱与地基相连,无需泥灰却稳如磐石。
颛顼又令羲和观天象,制历法,定四季,农人依此播种收割。
老门主取来历法竹简,与弟子研造“漏刻”
:以铜壶盛水,壶底穿小孔,水漏则刻箭下沉,可记时辰。
他对弟子说:“工艺之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