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东汉7(1 / 4)
德阳殿造记
人物表
-宫束班班头:陈石,四十岁,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说话嗓门大,藏不住笑意
-宫束班工匠甲:赵二,二十出头,毛躁但手巧,爱跟人打趣
-宫束班工匠乙:老周,五十岁,经验老道,总爱提点年轻人,偶尔也跟着起哄
-宫束班工匠丙:孙六,三十岁,力气大,性格憨厚,是众人的“开心果”
-监造官:李大人,三十五岁,身着青色官服,面容严肃,却懂营造之术
-小吏:十五岁,跟在李大人身边,负责记录工期
第一幕晨光里的“乱”
与“序”
【时间】东汉永平三年,春,卯时
【地点】洛阳城北宫德阳殿建造工地
【场景】天刚蒙蒙亮,东方天际染着一层淡金。
工地里已热闹起来,木桩搭起的脚手架蜿蜒着往高处去,成捆的楠木靠在夯土台边,露水顺着木纹往下滴。
宫束班的工匠们围着灶台蹲成一圈,手里捧着陶碗,呼噜噜喝着粟米粥。
赵二:(嘴里塞着饼,含糊不清地指孙六)哎哎,你们看孙六昨晚画的卯榫图,把“燕尾榫”
画成“燕子尾巴”
,昨儿被陈班头骂的时候,脸比灶里的炭还红!
孙六:(急得放下碗,手在身上乱擦)我、我那是油灯太暗!
再说了,我今早卯榫合得比谁都快,你敢跟我比?
老周:(笑着拍孙六后背)行了行了,二小子就会逗你。
不过话说回来,陈头,今早要架那根主梁吧?昨儿我量着,那根楠木直得能当老天爷的尺子,就是沉得很。
陈石:(喝完最后一口粥,把碗往地上一放,抹了把嘴)急什么?等会儿李大人来验了木料,咱们再动手。
这德阳殿可是陛下钦点的北宫主殿,陛高二丈,要容万人周旋,一丝错漏都不能有。
孙六:(挠挠头)班头,我听伙房老张说,这殿里要激沼水在殿下,还要用玉阶金柱,到时候阳光一照,是不是跟天宫似的?
陈石:(瞪他一眼,却藏不住笑意)你小子就知道想这些。
不过话说回来,等咱们把这殿造好,往后百年,后人提起德阳殿,就知道是咱们宫束班的手艺!
【画外音】远处传来马蹄声,小吏牵着马走在前头,李大人身着官服,缓步走来。
工匠们赶紧放下碗,拍了拍身上的灰,站成一排。
李大人:(目光扫过众人,落在陈石身上)陈班头,主梁的木料可曾备好?陛下昨儿还问起工期,这德阳殿不仅是起居之所,往后还要当理政的地方,关乎都城气运,耽误不得。
陈石:(躬身回话,嗓门却依旧洪亮)回大人,主梁已备好,是从蜀地运来的楠木,直径足有三尺,昨晚我们又验了一遍,没有半点裂纹。
等会儿我们就搭架起梁,保证万无一失。
李大人:(点点头,走到楠木旁,用手指敲了敲木料,听着沉闷的声响)好。
听说你们宫束班造活,向来又快又好,就是……(话锋一转,看向还在憋笑的赵二)总爱嘻嘻哈哈的?
赵二:(赶紧收住笑,躬身低头)大人恕罪,我们……我们是觉得能造这么气派的殿,心里高兴。
李大人:(嘴角微微上扬,却又很快压下去)高兴是好事,但干活要上心。
这德阳殿的地基里,要埋九州鼎的仿制品,陛下说要聚天下气运于此,你们的每一刀、每一榫,都连着都城的安稳,马虎不得。
【场景】陈石带头应了声“是”
,工匠们也都收起了玩笑的神色,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
孙六悄悄拉了拉赵二的袖子,赵二冲他挤了挤眼,却也握紧了手里的凿子。
第二幕梁柱间的“憨”
与“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