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6研新 珠峰之约(2 / 2)

加入书签

测多组元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中心推行重大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学生们不仅是研究的参与者,更是创新链上的关键环节。

在净间里,陆研新看到一群研究生正在自主操作价值千万的球差校正电镜——这种信任源自中心“在实战中培养战略科学家”

的理念。

深夜,陆研新在办公室与刚回到上海的奶奶视频。

老人看着孙子身后泛着幽蓝灯光的材料合成装置,忽然说道:“你这实验室,就像我们茅台镇的酒甑——都是把最基础的东西,变成让人惊叹的滋味。”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陆研新的心扉。

他想起中心展厅里那句醒目的标语:让中国的材料体系像茅台酒曲一样,拥有不可复制的基因。

这种奇妙的关联让他彻夜难眠:奶奶那代人在贵州深山酿造民族工业的醇香,而他这代人,要在上海的张江科学城冶炼国家竞争力的基石。

月末的中心战略研讨会上,席科学家展示了国际竞争态势: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已进入二点零阶段;欧盟冶金二零三零计划投入百亿欧元;日本在强钢领域持续突破……

“我们的优势在于学科交叉的深度和体制机制的灵活性。”

李哲教授指向大屏幕,“比如研新团队正在开的‘深度学习辅助相图预测’,欧美尚未布局同类技术路线。”

散会后,陆研新站在中心顶楼的观景平台远眺。

浦东的灯火如星河倾泻,他想起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中的誓言: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这个位于上海东北角的科研高地,与他奶奶走过的茅台镇、奋斗过的新疆、安居的上海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百年求索路上不曾熄灭的灯火。

而他们这代人的使命,是让这灯火照得更远,直至照亮人类认知的未知之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