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匠心择境 桥畔金声(1 / 2)
暮色把上海老房子的木窗棂染成暖橙色时,何静正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
青瓷盘里的糖醋小排裹着亮红的酱汁,旁边摆着清炒时蔬和菌菇汤,蒸腾的热气混着饭菜香,把客堂间烘得暖意融融。
刘知非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擦碗布,指尖沾着点水,笑盈盈地看着她:“今天这小排炖得够火候,闻着就香。”
“那是,炖了快一个小时呢。”
何静解下围裙,顺势坐在他对面,拿起筷子夹了块排骨递到他嘴边,“尝尝,看甜咸怎么样。”
刘知非张口接住,嚼了两下点头:“正好,比上次饭店里的还好吃。”
两人相视一笑,筷子碰着瓷盘的轻响,混着窗外弄堂里的蝉鸣,满是新婚小夫妻的温馨。
吃到一半,何静忽然放下筷子,眼里闪着雀跃的光:“知非,跟你说个事。
‘静心工坊’的粉丝群里,好多人说想看我们户外直播,说想看看上海的样子,也想看看咱们打金之外的日常。
我想着周末搞一场,回馈下大家。”
刘知非刚舀了勺汤,闻言抬眼,眼里满是支持:“好啊,早该这样了。
你心里有想法了?”
“嗯,我琢磨了三个地方,正想跟你商量。”
何静拿起手机,点开存好的笔记,凑近他身边,屏幕亮光照着两人的脸,“你看,第一个是金泽古镇,说是‘江南桥乡’,有好多宋元明清的古桥,特别安静,没什么商业味;第二个是松江佘山那边的乡村,有稻田,还有艺术装置;第三个是苏州河北外滩段,能看见陆家嘴天际线,有老仓库改造的画廊。”
刘知非放下汤勺,接过手机细细看着,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景点照片:“你倾向哪一个?咱们‘静心工坊’,最讲究的是‘静’和‘匠’,得选个能跟打金的调性合得上的地方。”
“我就是拿不准,才问你。”
何静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沿,“金泽古镇的古桥我挺喜欢的,千年的桥,要是在桥边打金,感觉能把时光都融进去;佘山的稻田也不错,能跟自然结合,做个稻穗灵感的金饰,肯定好看;苏州河那边呢,能拍都市背景,显得咱们手艺不古板,也能融入现代生活。”
刘知非把手机递回给她,目光落在窗外——老房子对面的墙头上,爬着几枝凌霄花,正开得热烈。
“你记得咱们当初开‘静心工坊’,为什么叫‘静心’吗?”
他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回忆的温柔,“就是想在快节奏里,找个能沉下心的地方,让大家看见金属在手里慢慢成型的过程,那种踏实感,是最打动人的。”
何静点点头,眼里泛起笑意:“当然记得,你当时还说,打金跟咱们俩过日子一样,得慢慢来,急不得。”
“对,就是这个理。”
刘知非拿起筷子,夹了口青菜,“佘山的田园是静,但少了点跟‘匠心传承’挂钩的根;苏州河的都市感是新,但太闹,怕压不住打金的沉;金泽古镇的古桥不一样,千年的桥,能立住,靠的是扎实的根基和一代代人的维护,这跟咱们打金多像?金饰要经得起戴,靠的是好料和细活;手艺要传得下去,靠的是耐心和坚守。”
他顿了顿,看着何静眼里越来越亮的光,继续说:“你想啊,咱们在古桥边支起小炉,炭火起来,锤子敲在银条上的声音,混着桥下的流水声,粉丝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种静下来的力量。
咱们还能拿着刚打的金饰,对着桥说,你看这桥的卯榫多结实,咱们的金饰接口也一样,要的就是这份牢靠。”
何静听得心头热,猛地拍了下桌子:“你说得太对了!
我怎么没想到这个!
古桥的‘坚固’和金饰的‘传承’,简直是绝配!
而且金泽古镇人少,清晨的时候还有雾,湖面飘着摇橹船,拍出来肯定好看。
咱们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