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志愿者活动也是种钻(1 / 2)

加入书签

青衿燃炬,家国情长

暮色漫进上海老弄堂时,客堂间的灯已经亮了。

暖黄的光透过蒙着薄尘的玻璃,落在八仙桌上——刚从社区活动带回的印花毛巾搭在桌边,织了一半的米白小袜子搁在竹篮里,还有那袋套中的饼干,被奶奶小心地收在铁皮糖盒里,说是要留给韩枚。

桂姨正系着围裙收拾碗筷,搪瓷碗碰撞的轻响混着自来水的“哗哗”

声,在老房子里漾开。

奶奶坐在藤椅上,手里攥着那块刚剪过的头,指尖轻轻摩挲着:“今天那剪头的小伙子,手真轻,说话也软和,临走还叮嘱我天冷戴帽子,多贴心。”

“可不是嘛!”

桂姨端着洗好的碗出来,用干布擦着碗沿,“还有教手指操的那个小姑娘,笑起来俩酒窝,我看她给张阿婆揉胳膊,揉得可认真了,比亲孙女还亲。

现在的年轻人,真好,有活力,心也善。”

奶奶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

弄堂里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线下,几个穿着蓝马甲的志愿者还在帮独居的王爷爷搬煤球,小伙子们扛着煤球筐,脚步轻快,笑声传到老远。

“你看他们,一点不嫌弃脏累,换以前的年轻人,哪肯干这个?”

奶奶叹着气,语气里却满是欣慰,“青春啊,就是好,像早上的太阳,亮堂堂的,照着人心里都暖。”

桂姨擦完碗,在奶奶身边的小凳子上坐下,拿起竹篮里的毛线,帮着绕成线团:“说起年轻人,我得跟您说个事。

韩枚前两天视频,跟我说她在贵州大学,也是社区志愿者,还是资深的呢!”

“哦?”

奶奶眼睛一亮,直起身子,“韩枚也做这个?她一个学生,学业不忙吗?”

“忙归忙,她挤时间呢。”

桂姨手里的毛线团越绕越大,语气里满是骄傲,“她说学校附近的社区里,有好多留守老人,她每周都去帮老人教智能手机,还陪老人聊天。

上次社区办文化活动,她还把贵州的老手艺带到活动上,教孩子们扎染,说要让娃娃们知道老祖宗的好东西。”

奶奶听得入了神,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藤椅扶手:“这孩子,有心了!

教老人用手机,是帮他们跟上时代;教孩子老手艺,是把根留住。

这可不是简单的跑腿帮忙,是做大事呢!”

她顿了顿,拿起桌上的宣传单,指尖划过“银龄暖聚”

四个字,“你看咱们社区的志愿者,是把温暖送到家门口;韩枚在贵州做的,是把文化传下去,把善意撒开去。

都是一样的好,一样的有意义。”

桂姨笑着点头,想起韩枚视频里说的话:“韩枚还跟我说,她在贵州认识了个做银饰的阿婆,阿婆手艺好,就是没人学,她就帮阿婆拍视频,在网上,现在好多年轻人找阿婆订银饰,阿婆的日子都好过多了。

她说,做公益不是光给钱,是帮人找到能一直走下去的路。”

“这话说得对!”

奶奶猛地拍了下藤椅扶手,声音都提高了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韩枚这孩子,年纪不大,看得比谁都透!

这就是有格局,心里装着别人,装着事,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小日子。”

她拿起织了一半的小袜子,手指捏着织针,眼神里满是期许,“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是栋梁!

你想啊,她在贵州帮着手艺人,帮着老人,帮着孩子,就是在给那块土地添光添彩,就是在给咱们国家攒力气。”

窗外的弄堂里,志愿者们搬完煤球,正陪着王爷爷说话,王爷爷的笑声传进来,混着小伙子们的回应,格外热闹。

奶奶望着那片暖黄的光,语气变得深沉:“以前总说,国家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我还不信,觉得他们娇生惯养,扛不起事。

现在看看,咱们社区的志愿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