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概率游戏(1 / 2)
深秋的傍晚,城市华灯初上。
汪明睿揉了揉胀的太阳穴,摘下耳机,将播放着考研政治网课的平板电脑推到一旁。
他所在的这所教学医院实习医生值班室里,弥漫着消毒水和疲惫混合的气息。
窗外是繁华都市的不夜灯火,窗内是他面前摊开的厚厚一摞《内科学》笔记和《考研英语真题精解》。
网课老师那打了鸡血般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同学们!
考研就是要冲!
要一直考!
现在什么形势?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你不考,别人在考!
你考一次失败就放弃,别人考三次、四次、甚至十几次还在坚持!”
“十几年?”
汪明睿苦笑一下,拿起桌角那罐早已凉透的咖啡,灌了一大口。
冰冷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让他打了个寒颤,也让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处境。
他是临床医学专业大五的学生,正在这家三甲医院实习,同时备战今年12月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
“汪医生,还没回去啊?”
护士小张探头进来,“刚送来两个急诊,忙死了。”
“马上就去。”
汪明睿迅收起书本,作为一名实习医生,他必须随时应对医院的突状况。
这就是他最大的困境——实习与考研备战的双重压力,每天在医院奔波至少8小时,剩下那点可怜的时间和精神,还要分给浩如烟海的考研资料。
走在医院的走廊上,消毒水的气味更加浓烈。
他想起网课老师提到的那些考了多年都没上岸的例子。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那他们的坚持是勇气还是偏执?而对于他这样的医学本科生来说,考研真的是一条不得不走的独木桥吗?
破局之道:在困境中寻找转机
处理完急诊病人,已是晚上九点多。
汪明睿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值班室,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感到一阵无力。
但他很快振作起来,拿出笔记本,开始理性分析自己的处境。
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研困境确实存在特殊性。
医学类专业研究生招生普遍要求考生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
这形成了医学考研的“双重门槛”
——不仅需要通过笔试考核,还要在实习中表现良好,以获得导师的青睐。
更严峻的是,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导致招生名额有限而报考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然而,困境之中往往蕴藏着转机。
汪明睿意识到,与其被困难吓倒,不如主动寻找突破口。
精准规划:碎片时间的高效利用
对于实习医生而言,完整的学习时间确实是一种奢侈。
但汪明睿很快找到了应对之策——最大化利用碎片时间。
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特别的时间表:早晨交接班前,背诵英语单词或医学名词解释;午休时间,回顾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病人处理间隙,通过手机app完成几道选择题;晚上下班后,尽可能保证2-3小时的连续学习时间。
关键不是追求完美的学习环境,而是在有限条件下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汪明睿现,当他把这些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后,每天竟然能挤出4-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让他重拾了信心。
智慧择校:找到最适合的赛道
在院校选择上,汪明睿也采取了更加务实的策略。
他不再执着于那几所顶尖医学院,而是理性评估自身实力,采取“梯度择校”
策略:选择1所理想中的名校作为冲刺目标;选择2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