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白大褂里的传承(1 / 4)
汪明睿收拾完餐桌,刚把碗放进洗碗机,就看见云染染从卧室里拎出个旧木盒。盒子表面的漆已经磨得斑驳,边角处露出细密的木纹,像是藏着一整个时代的故事。她坐在沙发上,指尖轻轻摩挲着盒盖,夕阳透过纱窗落在她发间,映得几缕银丝格外温柔。
“这是什么?”汪明睿凑过去,鼻尖闻到淡淡的樟脑香,是老物件特有的味道。
“你张爷爷的遗物,前阵子整理储藏室翻出来的。”云染染掀开盒盖,里面铺着暗红色绒布,整齐码着几样东西:一本封皮泛黄的《实用外科护理学》,一支金属笔帽的钢笔,还有个巴掌大的搪瓷盘,边缘磕了个小角,上面印着“市一院 1985”的字样。
汪明睿拿起那本书,扉页上写着“赠云染染 勉之:医道无境,心术为先 张景明 1990.3”。字迹遒劲有力,末尾的落款日期已经有些模糊。“张爷爷就是你常说的那个护士长?”
“是,也是我的带教老师,”云染染接过书,指尖划过字迹,眼神渐渐悠远,“三十年前我刚进医院,跟你现在一样,是个啥都不懂的实习生。第一天报到就闹了笑话,给患者扎针手抖得跟筛糠似的,三针扎下去都没回血,患者家属当场就发了火。”
她放下书,拿起那个搪瓷盘,上面还留着浅浅的划痕。“当时张爷爷正好路过,二话没说就过来救场。她握着我的手找血管,指尖的温度透过手套传过来,比现在的暖手宝还管用。后来她跟我说,扎针不是靠眼睛看,是靠手感,血管在皮肤下会‘跳’,你得静下心来听。”
汪明睿想起自己昨天给患者抽血的场景,也是扎了两次才成功,患者虽然没说什么,但他自己脸都红透了。“那您后来怎么练出来的?”
“靠这个盘子。”云染染把搪瓷盘递给他,“张爷爷让我每天下班别着急走,用注射器往盘子里注水,练持针的稳定性。她说盘子边缘滑,水能留住,说明手不抖了;水能注得满,说明心不慌了。我就每天练,练到手腕酸得抬不起来,直到后来不管多细的血管,扎下去都稳准狠。”
她顿了顿,嘴角扬起笑意:“有次我值夜班,碰到个早产宝宝要静脉穿刺。那孩子的血管比头发丝还细,家属在旁边哭得直跺脚。我当时也怕,可一想起张爷爷握着我手的感觉,突然就稳了。一针扎进去,回血的那一刻,家属扑通就给我跪下了。”
汪明睿摸着搪瓷盘的边缘,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云染染指尖的力度。“张爷爷后来呢?”
“她干到五十岁退的休,退休前还在带教新护士。”云染染的声音低了些,“前年冬天走的,走之前还跟来看她的徒弟们说,护理这行,技术是骨架,心是血肉,缺了哪样都不行。”她从木盒最底下抽出张老照片,泛黄的相纸上,年轻的云染染穿着护士服,站在一位白发老人身边,两人手里捧着同一个搪瓷盘,笑得格外灿烂。
“你看这张照片,”云染染指着照片,“这盘子后来张爷爷送给我了,说我是她带过的最‘轴’的徒弟。现在我带的小护士里,也有个跟我当年一样手抖的,我把这盘子传给她了,让她接着练。”
汪明睿忽然想起飞哥昨天在手术室里说的话,原来这种手把手的教、心贴心的传,在医院里早就成了传统。“就像飞哥跟张主任,还有您跟张爷爷一样?”
“不止我们,医院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传承。”云染染把照片放回盒里,“你还记得心外科的李爷爷吗?去年他给一个先心病患儿做手术,主刀的是他的徒弟,徒弟旁边站着的是徒弟的徒弟,师徒三代同台,跟当年张爷爷带我、我带你李阿姨一模一样。”
她起身去厨房泡了两杯茶,回来时手里多了个笔记本。“这是我当年的带教笔记,你看看。”
汪明睿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工工整整,红笔标注的地方密密麻麻。有护理操作的步骤分解,有特殊患者的注意事项,甚至还有患者的饮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