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白大褂里的传承(2 / 4)
喜好——“3床王大爷,糖尿病,爱喝不加糖的小米粥”“7床李奶奶,听力不好,说话要凑左耳”。最后几页贴着张便利贴,是张爷爷的字迹:“今日教染染:给临终患者擦身,要轻,像拂过花瓣;跟家属说话,要暖,像晒过太阳。”
“这些细节,课本上可学不到。”云染染喝了口茶,“就像你飞哥带你,不光教你怎么缝伤口、写病程,还教你怎么跟焦虑的家属沟通,怎么看患者没说出口的需求。这就是传承,不是只传技术,是传心术,传那份对患者的在意。”
正说着,汪明睿的手机响了,是科里的小护士发来的消息,问他明天手术的器械准备清单。他刚要回复,云染染突然说:“等等,你跟她说说,306床飞爷爷术后怕疼,让护士站多备点镇痛泵的备用贴,还有他爱喝温的蜂蜜水,术后六小时可以少量给点。”
“您怎么知道?”汪明睿愣住了。
“早上我去护理部交报表,路过306床,听见飞奶奶说的。”云染染笑着说,“这些小事,课本上没写,但老护士带教时都会教。当年张爷爷就教我,查房不光用眼睛看病情,还要用耳朵听需求,用心里记细节。现在我把这些教给小护士,她们以后再教给新护士,这就是护理的传承。”
汪明睿赶紧在消息里加上这两条,发送成功后,他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突然想起昨天手术结束后,飞哥站在病房外,悄悄跟护士说“我爸睡眠浅,晚上巡房轻一点”的样子。原来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都是从老一辈医者那里传下来的习惯。
“对了,还有个故事,你肯定没听过。”云染染放下茶杯,语气里带着怀念,“二十年前,咱们医院还没有腹腔镜,做胆囊手术要开个二十厘米的大口子。当时外科的陈主任去外地学习,回来后想开展腹腔镜手术,没人敢试。张爷爷就第一个报名当助手,说陈主任你放心,我跟你配合。”
她摩挲着茶杯的杯沿,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手术室。“第一次手术做了四个小时,陈主任的汗把手术衣都浸透了,张爷爷在旁边递器械、吸渗液,眼睛都没敢眨一下。术后陈主任说,要不是张爷爷配合得好,他根本撑不下来。后来他们一起带教,把腹腔镜技术教给了科里所有医生,现在年轻医生做腹腔镜手术,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比当年快多了。”
汪明睿想起飞哥说过,他刚进科时,张主任也是手把手教他腹腔镜操作,从模拟训练到上台实操,一句句纠正他的动作。“就像现在飞哥教我缝合,说‘结扎线要再紧半毫米’,跟陈主任当年教他一模一样?”
“就是这个理。”云染染点点头,“医学这行,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老一辈把经验传下来,年轻一辈在基础上改进,就像接力赛,一棒传一棒,才能跑得越来越远。你张爷爷常说,好医生不是天生的,是被老医生‘扶’着、被患者‘教’着,慢慢长大的。”
她起身把木盒收好,回来时手里拿着个小小的听诊器,是汪明睿小时候的玩具。“你小时候总爱拿着这个听诊器,追在我后面给玩具熊‘看病’。那时候我就想,要是你以后当了医生,一定要把老一辈的规矩传下去。”
汪明睿接过听诊器,冰凉的金属贴在掌心,突然想起昨天在手术室里,飞哥帮他调整手术灯角度时说的话:“当年张主任也是这么帮我调的,现在我帮你,以后你再帮你的徒弟。”
“明天早上早点去医院,”云染染拍了拍他的肩膀,“去看看飞爷爷的恢复情况,顺便学学张主任怎么查房。记住,查房不光是看病历、问病情,还要看患者的眼神、家属的表情,这些都是老医生传下来的‘秘诀’。”
汪明睿点点头,把听诊器放在桌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远处医院的灯火亮了起来,像一串温暖的珍珠,在夜色里闪着光。他忽然明白,医院里的传承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是搪瓷盘上的划痕,是笔记本里的批注,是手术台上的一句提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