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越洋的辩证法(1 / 2)

加入书签

纽约,暮色深沉。

哥大宿舍的窗前,诺亚刚结束一天繁重的哲学研讨,眉宇间还带着与康德思想搏斗后的疲惫。

窗外哈德逊河的灯火与室内台灯昏黄的光晕交织,在他摊开的德文原版《精神现象学》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一种强烈的倾诉欲,驱使他拨通了那个越洋号码。

北京,晨光初透。

央美附近的公寓里,守白刚熬过一个通宵,画布上色彩的激荡还未完全平息,手边散落着《五色诏》的读者评论截图。

手机响起,看到是诺亚,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接通了视频。

“守白,”

诺亚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兴奋,“我刚重读了‘自我意识’章节,那个‘主人-奴隶’的辩证法,我好像摸到了一点边缘……它不只是哲学概念,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挣扎的灵魂里。”

屏幕里,守白素颜清丽,眼神却因彻夜创作而格外明亮。

她将手机支在画架旁,一边调着颜料,一边回应:“巧了,我昨晚正好写到主角在宗门大比中,从‘唯我独尊’到领悟‘和光同尘’的心境转折。

你说的那个‘边缘’,具体是什么感觉?”

场景一:主人与奴隶——力量与承认的悖论

诺亚调整了一下镜头,让窗外的纽约夜景作为背景:“黑格尔说,最初的自我意识渴望通过征服另一个意识来确认自身,这就是‘主人’的姿态。

但它立刻陷入了悖论:它从‘奴隶’那里得到的承认,是一个不自由的、被迫的承认,因而是无效的。

主人反而依赖奴隶的劳动才能生存。”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你看现在多少年轻人,拼命想成为‘人上人’,用财富、地位、流量来标榜自己是‘主人’,可他们获得的羡慕或恐惧,真的是他们想要的‘承认’吗?他们内心是否更加空洞,更依赖这些外在的东西?”

守白用画笔蘸了一抹深蓝,点在画布上,仿佛在回应:“而‘奴隶’呢?他在恐惧中,最初被迫服务于主人的欲望。

但在劳动中,他不再是直接消费物,而是‘陶冶事物’,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而看到了自身的意志和力量得以实现。

他通过劳动,回到了自身,找到了真正的独立性。”

她想起笔下的角色,也想起童欣提到的阿龙和小芬。

“那个送外卖的阿龙,在病床上被迫停下,反而开始‘劳动’——直播、卖钻,这何尝不是一种在绝境中开始的‘自我陶冶’?他可能比那些看似光鲜、实则被欲望奴役的‘主人’,更早地踏上了认识自己的路。”

场景二:自我异化——戴着面具的现代人

“那么,‘自我异化的精神’这一章呢?”

守白将话题引向更深的社会层面,她轻轻哼了一句歌词,“我们都在扮演,社会设定的角色。”

诺亚会意,接口道:“没错。

黑格尔描述了一个‘教化’的世界,个人为了获得承认,必须遵从普遍的行为规范,戴上面具,从而与真实的自我相‘异化’。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正是如此吗?在社交媒体上表演‘理想生活’,在职场遵从‘狼性文化’,内心深处却感到撕裂和虚假。”

“就像我小说里的配角,”

守白深有感触,“他们出身寒微,挤进大宗门后,拼命模仿天骄们的做派,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慢慢忘了自己最初为什么要修行。

这种异化,比敌人的刀剑更伤人。”

诺亚点头:“但黑格尔认为,异化并非终点。

意识正是在经历这种分裂和痛苦后,才开始反思,开始追问‘我是谁’?这种痛苦的疏离感,是通向更高统一的必经之路。

就像你的主角,必须在经历虚伪的宗门倾轧后,才能找回自己的‘道心’。”

场景三:绝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