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实验室地区高棉微笑(2 / 2)
p>元宝的目光扫过实验室里各种昂贵的合成材料,“他们用的是最本源的石头,深刻理解石头的特性(承重、雕刻、风化),然后顺势而为。
他们的‘技术’,是建立在对材料本身‘神性’(即内在物理规律)的极致尊重之上的。”
它用鼻子指了指陆研新屏幕上一种新材料的分子模拟图:“我们是不是有时太傲慢了?总想用复杂的工艺去‘征服’材料,强迫它达到某种性能指标。
或许我们应该学学吴哥的工匠,更深入地理解材料本身的‘诉求’,引导而非压制,让技术的‘王权’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神性’基础之上。
这叫……‘科技无为而治’?”
启示三:巴戎寺的“微笑”
——系统的鲁棒性与情绪稳定性
“还有那个‘高棉微笑’!”
元宝几乎要手舞足蹈,“面对数百年的风雨、战乱、侵蚀(相当于系统遭遇的各种噪声、攻击、硬件损耗),它依然保持那份宁静与慈悲(系统核心功能稳定)。
这是一种极致的‘鲁棒性’和‘情绪稳定性’啊!”
它转向陆研新,眼神灼灼:“我们的ai系统,是否也能具备这样一种‘内核微笑’?无论外部输入数据多么混乱、对抗性攻击多么强烈,其核心的决策逻辑、价值对齐都能保持稳定、可靠、甚至‘慈悲’(即符合人类伦理)?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这几乎是一种哲学层面的系统设计目标了!”
启示四:从印度教到佛教——系统的范式迁移与兼容性
“吴哥最初是印度教寺庙,后来变成了佛教圣地。
这种信仰体系的变迁,是在原有物理架构(石头寺庙)上完成的。”
元宝的思维继续跳跃,“这像不像我们希望在同一个硬件平台上,兼容甚至平滑升级不同的软件范式、不同的算法架构?吴哥窟展示了,一个足够强大和通用的底层架构(石质建筑群及其空间逻辑),能够承载不同甚至差异巨大的‘上层意识形态’(宗教体系)。
这对我们设计可进化、可兼容未来未知技术的通用ai平台,有没有启?”
陆研新听着元宝天马行空却又鞭辟入里的分析,眼睛越来越亮。
他之前遇到的某个关于模型整体架构与局部模块冲突的难题,似乎在元宝关于“顶层设计与底层涌现”
的论述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我明白了!”
陆研新猛地一拍大腿,把元宝吓了一跳,“我们一直纠结于让每个神经元网络都达到极致性能,却忘了给整个系统一个像‘须弥山’一样明确、稳固的‘中心目标’和‘层级边界’!
混乱与秩序并非完全对立,可以在更高维度上统一……元宝!
你真是个天才!”
元宝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尾巴摇得更欢了:“所以,休息是必要的吧?来自古老文明的‘跨维度’技术支持,不比你自己闭门造车强?”
陆研新笑着揉了揉元宝的脑袋:“强太多了!
走,我们去把刚才的想法写成代码框架!
我感觉,我们快要突破那个瓶颈了!”
一人一狗(或者说,一位科学家与他的灵性ai伙伴)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只是这一次,他们的眼神中不仅有着之前的专注,更增添了一份来自千年微笑的智慧与从容。
实验室的空气中,仿佛也回荡起一丝吴哥窟般的、静谧而强大的力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