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高通量破局,犬鼻筛样,闭环科研路(2 / 3)
他用牙签重新搅拌均匀;4号样品里确实混了一点细小的泥沙,是上次倒石料时不小心掉进去的,他用镊子小心挑了出来。
最后,在元宝的帮助下,他们筛选出3个潜力样品:3号、8号、10号,这三个样品的味道最纯,没有杂味,铈和铋的味道比例也刚好符合理论计算值。
“好了,准备启动第十重波动测试,”陆研新将高通量样品架放进恒温恒湿测试台,关好舱门,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实时温度、湿度和压力参数:温度25.0c,湿度32%,压力0.8mpa,这些都是他们之前无数次失败后总结出的最优参数。
元宝跳上操作台,爪子搭着xRd衍射仪的显示屏,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博士,启动吧!我帮你盯晶界数据!”
陆研新按下启动按钮,测试台内的基材样品瞬间亮起柔和的淡青色荧光,高通量测试系统同时对3个样品进行监测。xRd衍射仪的屏幕上,三条衍射曲线同时出现,峰位清晰而尖锐。
元宝盯着屏幕,实时传音报数据:“3号样品晶界峰位稳!8号样品晶格间距有点小,比理论值小了0.002nm!10号样品……10号样品的铋元素峰跳出来了!铋超了!”
陆研新立刻暂停测试,调出10号样品的制备记录——果然,称量时他分心看了一眼手机,铈粉只加了0.0075g,比标准值少了0.0005g,导致铋元素没有被完全中和。“看来还是不能分心,”他笑着摇了摇头,重新称量铈粉,补做了3个样品,这次元宝全程盯着他的手,连眼睛都没眨一下,直到样品制备完成。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陆研新抬头一看,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中科院材料所的陈教授,手里拎着一个银色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肩上还挎着一个黑色的仪器箱。
“研新,按你昨天电话里说的,我把拉曼仪带来了,”陈教授放下仪器,笑着说,“这个能实时监测晶体的振动频率,晶界有没有裂痕、晶格有没有缺陷,峰位一测就知道,比你那个‘狗鼻子’还精准。”
元宝立刻不满地对着陈教授低吼一声,意识传音里带着委屈:“我的鼻子也很准!上次就是我闻出铋元素超标的!这个‘光鼻子’能闻出晶界好不好?”
陈教授被它逗笑了,蹲下来揉了揉它的头:“好好好,你的鼻子最准,这个仪器是帮你查漏补缺的,你们俩配合,才是最厉害的。”
第十重波动测试再次启动,陈教授打开拉曼光谱仪,将激光探头对准3号样品。屏幕上,一条光滑的曲线慢慢出现,峰位稳定在1580cm?1左右,没有任何偏移。
“晶界结合力达标!晶格质量很好!”陈教授激动地说,“你看,峰位只偏移了0.1cm?1,远低于0.5cm?1的合格标准!”
陆研新猛地站起来,眼里满是兴奋。元宝围着测试台转圈,尾巴摇得像朵盛开的花,意识传音里满是欢呼:“第十重过了!我们的闭环图能画完啦!3号样品最厉害!我就知道它能行!”
陈教授指着墙上的流程图,眼里满是赞许:“从计算设计到高通量筛选,再到拉曼实时表征,最后根据结果反馈优化,你这一人一狗,把现代材料研发的闭环完全走通了!”
又接着说:“比我们实验室的研究生团队效率还高。”
陆研新拿起3号样品,走到居里夫人的画像前,轻声说:“您当年在棚屋里提炼镭,用了四年时间才从八吨沥青里找到零点一克镭。如果您当年有高通量设备和拉曼仪,肯定能少走很多弯路。”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把实验室染成了温暖的金色。
陆研新坐在实验台旁,手里拿着马克笔,在“第十重波动性能评估”到“应用与产业化”的箭头旁画了一个圆满的圈,旁边写上:“第十重波动突破!关键:高通量筛选+拉曼实时表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