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高通量破局,犬鼻筛样,闭环科研路(1 / 3)
上海的晨光带着初秋的凉意,斜斜切进新材料实验室,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光影。
陆研新站在实验台旁,指尖捏着一支马克笔,对着墙上贴满的“材料研发闭环图”反复摩挲——图上从“理论驱动”到“应用产业化”的流程箭头,已经被他用不同颜色画了三道,红色箭头停在“第十重波动性能评估”的方框旁。
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失败原因:“晶界结合力不足”“铈铋配比失衡”“晶格间距波动过大”。
“博士,你又对着图发呆啦!”元宝叼着一个金属制的高通量样品架,迈着小碎步跑过来,架子上整齐排列着12个透明的石英样品槽,每个槽上都贴着空白标签。
它把样品架放在实验台中央,鼻尖顶着最左侧的样品槽,意识传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干劲:“孙洁姐昨天晚上还跟我‘说’,这个‘批量试错’的架子能一次装12种配比,比你之前一天试一种快十倍!今天我们肯定能把第十重波动的箭头画完!”
陆研新低头看着元宝亮晶晶的眼睛,伸手揉了揉它耳后柔软的绒毛,指尖顺势点在流程图的“材料计算与设计”环节——那里贴着一张打印出来的材料基因数据库截图,云南石料的元素成分表、铈元素的晶格常数、铋元素的毒性阈值,都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得清清楚楚。
“之前我们是‘炒菜式’试错,一种配比磨粉、压制、测试,一套流程下来要八九个小时,一天最多试两种,效率太低了,”他打开电脑,屏幕上弹出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的界面,密密麻麻的原子模型正在缓慢旋转,“现在先用第一性原理算,从电子结构层面预测铈铋的最优配比区间,再用高通量批量制备,能省一半时间。”
元宝凑到电脑屏幕前,小脑袋随着原子模型的旋转轻轻晃动,鼻子时不时对着屏幕嗅一嗅,像是能闻到数据里的元素味道。
突然,它猛地抬起头,耳朵竖得笔直,意识传音里带着急促的警惕:“博士!这个配比不对!有股‘涩涩’的味道,跟上次铋元素超标的样品味道一模一样!”
陆研新顺着元宝的视线看去,屏幕上AI预测的一组配比——“铈0.005%+铋0.001%”,正用红色字体闪烁着。他心里一紧,立刻调出之前的失败记录,果然,半个月前试过的一组相似配比,就是因为铋元素残留过高,导致第十重波动时基材晶界直接崩裂。
“还好有你这个‘活体元素检测仪’,”他笑着拍了拍元宝的脑袋,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铈元素的比例从0.005%上调到0.008%,“机器算的时候只看理论数据,没考虑我们云南石料里的铈元素实际纯度是99.2%,得把这个误差算进去。”
调整完参数,陆研新起身走到原料柜前,取出一袋云南石料粉末和一小瓶铈粉。
元宝立刻跟过来,蹲在他脚边,眼睛盯着电子天平:“博士,我帮你盯称量!上次你手抖,少加了0.0002g铈粉,样品最后裂了。”陆研新笑着点头,将石料粉末倒入称量皿,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字稳定在10.0000g时,元宝立刻传音:“到了到了!石料够了!”他又拿起铈粉瓶,小心翼翼地倾倒,当数字跳到0.0080g时,元宝再次喊停:“铈粉够了!这次肯定准!”
批量制备样品时,陆研新将混合好的原料分成12等份,分别倒入高通量样品架的12个槽中。
元宝蹲在样品架旁,鼻子几乎贴到每个样品槽上,像个专业的筛选员,挨个儿仔细嗅闻:“1号样品纯纯的,没有杂味!2号有点铋味,肯定是原料没混均匀!3号铈的香味刚好,不浓不淡!4号……4号有股土味,是不是石料里掺了杂质?”
它一边闻,一边用爪子轻轻拍打有问题的样品槽,做上标记。
陆研新根据元宝的“嗅觉反馈”,逐一检查每个样品槽——2号样品果然是原料混合时搅拌不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