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去学堂(2 / 2)
了清嗓子,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严肃:“淮王殿下今日肯来听讲,老夫甚是欣慰。
只是不知殿下对方才所讲‘民为邦本’一句,有何见解?”
这话看似寻常,实则藏着机锋。
“民为邦本”
是儒家核心思想,往日朱允熥总爱用“商贾亦能养民”
来辩驳,今日若是再如此,夫子便能名正言顺地说他“离经叛道,不堪教化”
,劝他回府。
几个年幼皇子也看了过来,眼神里带着几分看热闹的意味。
老十六朱栴甚至悄悄准备好了说辞,若是朱允熥答得离谱,他便出面“劝”
侄子回去,省得在这儿丢人。
朱允熥却缓缓放下书卷,站起身来,身姿比往日挺拔了些。
他没有像从前那样梗着脖子反驳,只是平静地开口:“夫子所言‘民为邦本’,学生以为,在于‘养’与‘安’二字。”
夫子挑眉:“哦?愿闻其详。”
“民若吃不饱、穿不暖,邦本便如无根之木。”
朱允熥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所谓‘养民’,未必只是朝廷赈灾放粮,让百姓有活干、有恒产,能凭手艺换得温饱,亦是养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堂中悬挂的《流民图》,那是画师奉旨所绘,记录着灾年百姓流离之苦。
“至于‘安’,便是让百姓信朝廷、信法度。
可见民安,则需法明政清,让百姓知有所依、行有所止。”
一番话下来,条理分明,既没背离儒家“民本”
之说,竟挑不出半分错处。
夫子愣了愣,显然没料到他会这般作答。
他原以为朱允熥会搬出“经商优于读书”
的论调,却不想对方竟从“养民”
“安民”
的实处切入。
老十六朱栴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里暗惊:这三侄子何时变得这般能说会道了?
夫子脸上有些挂不住,又追问道:“那依殿下之见,商贾与士大夫,孰重孰轻?”
这问题更刁钻,若是说商贾重,便是轻慢士大夫;说士大夫重,又与他往日行径相悖。
朱允熥却不慌不忙:“学生以为,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士大夫定国策、正风气,如车之辕;商贾通有无、利民生,如车之轮。
辕无轮则难行,轮无辕则失向,二者本就相辅相成,何来轻重之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