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去学堂(1 / 2)
大本堂,却正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掀起了轩然大波。
朱允熥穿着一身规规矩矩的儒衫,头束得整整齐齐,面无表情地跨进门槛时,满堂的读书声戛然而止。
“十六叔,十七叔,十八叔,你们好。”
他对着坐在前排的几位叔叔拱了拱手,声音平平,听不出情绪。
朱栴、朱权、朱楩三位皇子惊得手里的书卷都差点掉在地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眼都是“活见了鬼”
的神色。
这还是那个前年把《论语》扔在夫子脸上,骂“之乎者也不如一块好糖实在”
的朱允熥?还是那个整天泡在糖坊里,跟工匠们琢磨榨糖器械,被天下文人指着脊梁骨骂“不务正业、亵渎斯文”
的淮王殿下?
连须皆白的大本堂夫子都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这混世魔王,居然真的踏进了大本堂?还是主动来的?
要知道前年,这位殿下在大本堂闹的动静可不小。
先生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偏要抬杠“无利何以养君子?连饭都吃不饱,谈何道义”
;先生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直接搬来一套榨糖的小模型,说“这器械能让百姓多一口饭吃,不比死读书强?”
气得几位老先生联名上奏,说他“心术不正,恐为异端”
,差点把他列进天下文人的黑名单里。
今年更出格,放着好好的皇孙不当,跑去开糖坊做买卖,整日跟银子、账本打交道,把“商贾之事”
做得有声有色,连带南京城的白糖价都被他搅得翻了几番。
满朝文武提起他,不是摇头就是叹气,都说淮王殿下是被糖糊了心,彻底没了皇家子孙的样子。
可今日,他居然来了。
朱允熥却像没看见满室的诧异,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从怀里掏出一本翻得卷了边的《商君书》,安安静静地翻开。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脸上,映得他侧脸线条有些冷,全然没了往日在糖坊里的跳脱,倒像是换了个人。
老十六朱栴悄悄凑到老十七朱权耳边,压低声音:“他这是……转性了?”
朱权皱着眉摇头:“不好说。
莫不是糖坊亏了本,想通了要回来读书?”
十八皇子朱楩年纪最小,憋了半天,冒出一句:“我看他像是来砸场子的……”
话音刚落,就见朱允熥抬起头,目光淡淡地扫过他们,没说话,又低头看书去了。
那眼神里没了往日的张牙舞爪,只剩下一种说不清的平静,像被磨去了棱角的石头,看着闷,却透着一股沉劲儿。
夫子定了定神,开始讲解《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讲到“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时,他下意识地顿了顿,偷偷看了眼朱允熥——这话,对着这位“视财如命”
的殿下说,会不会又惹出什么乱子?
却见朱允熥握着书卷的手指紧了紧,指尖泛白,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依旧没说话,只是在书页的空白处,用炭笔轻轻划了一道。
满堂的人都松了口气,又都觉得心里堵。
这安静的朱允熥,比闹起来的他更让人捉摸不透。
只有朱允熥自己知道,他不是转性了,也不是来砸场子的。
皇爷爷搬走那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时,他就想明白了——既然挣多少都留不住,那不如换条路走。
夫子讲完一段,目光在堂中扫了一圈,最终还是落在了角落里的朱允熥身上。
他捻着胡须,眉头微蹙——这淮王殿下往日在学堂里胡闹也就罢了,自己有理由赶出去,如今突然安分下来。
自己可没理由赶人,毕竟朱允熥皇孙的身份不是摆设。
思及此,夫子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