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忽悠蓝斌合伙(3 / 4)

加入书签

p>利钱四六分,如何?”

常茂是个爽快人,一听有这等稳赚不赔的生意,当即拍板:“殿下信得过我,我还有什么说的?山东这边包在我身上!

回头我就让人去各县的铺子打招呼,等白糖一到,立马铺货!”

朱允熥笑着应了,又马不停蹄地往冯胜家去。

冯胜是开国老将,一带威望高,让他家负责西南销路。

冯胜听了来意,起初还皱着眉:“咱武将家掺和这些商贾事,怕是不妥吧?”

“舅爷这话就差了,”

朱允熥凑过去,压低声音道,“这可不是普通生意。

您想啊,陕西那边靠近边关,将士们戍边辛苦,用这白糖做点甜汤、糕点,也算给他们添点滋味。

再者说,赚了钱,您还能拿些出来补贴军户,这可是积德的事。”

冯胜被他说得动了心,又尝了尝白糖的滋味,终究点了头:“行,河南的销路我应了。

只是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亏了本,我可不管补。”

“保准让您赚得盆满钵满!”

朱允熥拍着胸脯保证。

连着跑了三家勋贵府,把江南、山东、西北的销路都敲定了,朱允熥才回东宫。

刚歇了口气,又让人取来笔墨,给北方的几位藩王表哥写信。

燕王朱棣在北平,手里握着北疆的商路;晋王在山西,跟蒙古部落常有贸易;还有秦王朱樉、个个在封地有自己的门路。

信里他没说太多虚礼,直接把白糖的样品封了一小包附上,言明想请各位表哥帮忙在封地铺货,利钱五五分,还特意提了句:“此物雪白甘甜,或可与蒙古部落交易,换些马匹皮毛,亦是一桩美事。”

写完信,让内侍快马送去,朱允熥这才松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

一旁伺候的小内侍见他跑了大半天,忙递上热茶:“殿下这一天忙的,脚不沾地似的,到底是啥宝贝,值得您这么费神?”

朱允熥喝了口茶,嘿嘿一笑:“这你就不懂了。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捆筷子折不断。

这白糖生意要是我自己做,赚是能赚点,可保不齐有人眼红使绊子。

如今把淮西勋贵、北方藩王都拉进来,大家都有好处,谁还会拆台?”

他想起刚才常茂拍着胸脯的样子,想起冯胜虽犹豫却终究应下的表情,心里越笃定:这些人跟皇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把他们的利跟自己的利绑在一块儿,这白糖生意才能做得稳当,做得长远。

“等作坊开起来,第一批白糖先给各家送点样品,”

朱允熥盘算着,“让他们尝尝甜头,往后才更上心。”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他脸上,映得那点小孩的精明里,又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他知道,自己这点小算计,或许在皇爷爷,父亲、眼里算不得什么,但只要能把这盘棋盘活了,既能赚些钱贴补东宫用度,又能让这些亲戚勋贵拧成一股绳,总归不是坏事。

朱允熥选的作坊址在京城西南角,离漕运码头不远,既避开了繁华地段的眼杂,又方便原料运进和成品运出。

他让人圈了块废弃的旧粮仓,里里外外拾掇了一遍,又请工部的匠人来改造:砌了十几个大灶台,垒起丈高的熬糖锅,连冷却用的青石槽都打磨得光溜溜的,生怕沾了杂质影响白糖成色。

开工那天,朱允熥特意换上了身粗布短打,混在工匠里看他们支锅起火。

头几批试做的甘蔗汁刚倒进锅里,就起了层浑浊的泡沫,熬出来的糖虽比寻常糖霜白净些,却离他想要的“雪白”

还差得远。

“这不行,”

朱允熥站在灶台边,用木棍搅着锅里的糖稀,眉头拧成个疙瘩,“石灰水的量是不是没拿捏好?澄得不够清透啊。”

请来的老糖匠是从岭南寻来的,做了一辈子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