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便民楼二(1 / 4)
这日他正盯着工匠安装二楼的楼梯扶手,忽听小刘子在身后喊:“殿下,太子殿下和长孙殿下来了!”
朱允熥回头,见朱标和朱雄英站在大门外,正望着楼梯点头。
他心里一慌,忙迎上去:“爹,大哥,你们怎么来了?”
朱标笑着走进来,摸了摸一楼的木柜台:“听人说你盖了座新奇的楼,特来瞧瞧。
这楼……确实比市集方便多了。”
朱雄英则上了二楼,趴在栏杆上往下看:“这栏杆结实,倒不怕人摔着。
只是你把这么多铺子凑在一处,就不怕他们打架?”
“立了规矩的。”
朱允熥忙把“便民楼约”
递过去,“谁不守规矩就赶出去,皇爷爷给我撑腰,他们不敢乱来。”
朱标看着布告,又看了看楼里的布局,忽然道:“你这楼,倒是像把整个市集搬进了院子里。
只是有一样——寻常百姓买东西,图的是热闹,也图个讨价还价的趣儿,你这楼里规矩太多,会不会反倒让人觉得拘束?”
朱允熥愣了愣,这倒是他没想起的。
他琢磨了片刻,笑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讨价还价可以,但不能欺瞒;热闹也可以,但不能耽误别人走路。
我让茶馆的说书先生多讲些趣闻,让杂货铺摆些小玩意儿,孩子们来了有得玩,大人们自然愿意来。”
朱雄英在二楼接口道:“我看可行。
昨日我让内侍去打听,想租铺子的人都排到街角了,连城西的书坊都想来占个位置,说要在二楼开个‘读书角’,让百姓免费看些杂记。”
朱允熥眼睛一亮:“这主意好!
多些这样的新鲜事,百姓才更愿意来。”
朱标看着他兴奋的模样,眼里满是欣慰:“你这孩子,总能想出些让人想不到的点子。
只是记住,盖楼容易,守楼难,往后这楼里的事,怕是比织布、铸钱还要费心。”
“儿子晓得。”
朱允熥点头,“我会找几个公道的老人来当‘楼长’,每日巡查,谁有难处、谁犯了规矩,都由他们评理,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报官。”
正说着,忽听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附近的百姓听说太子来了,都围过来看热闹。
有个老汉挤到门口,对着朱允熥拱手道:“淮王殿下,您这楼啥时候能开张啊?俺老婆子腿脚不利索,就盼着能在一处买齐东西呢!”
朱允熥忙笑道:“再过十日,准能开张!
到时候请您来喝开张酒!”
老汉笑得合不拢嘴:“好!
好!
俺一定来!”
人群里一片欢腾,朱允熥望着那些期待的笑脸,忽然觉得,这便民楼不只是一座楼,更是他给百姓搭的一个戏台,戏里演的是柴米油盐,是日子里的烟火气。
他不知道这戏台能不能唱得长久,却知道自己得好好搭这台子,让百姓能在这戏里,过得更舒坦些。
夕阳的金辉透过未装窗棂的木框照进来,给青砖黛瓦镀上了一层暖色。
朱允熥站在天井中央,望着高高的楼体,仿佛已听见十日后开张时的喧哗——那声音里,该有妇人挑布的笑语,该有老汉讨价的争执,该有孩子拿着糖人的欢叫,这些声音混在一处,就是这大明朝最实在的日子。
便民楼即将开张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最欢喜的莫过于那些小商小贩——卖针线的张婆、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糖人李、还有每日天不亮就去城郊收菜的王二,都挤破头想在楼里占个位置。
“听说了吗?那便民楼里头不要地皮钱,头半年只收些茶水费!”
张婆攥着攒了半辈子的碎银,盘算着把摊子挪进楼里,“往后刮风下雨都不怕,还能挨着布庄,买布的妇人顺带就买了我的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