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便民楼(1 / 2)

加入书签

朱允熥把织出的布在应天府试卖了几日,见百姓买得热闹,心里头那点拘谨渐渐散了,反倒生出些更大的念头来。

这日他换了身青布长衫,带着小刘子出了东宫,没往工坊去,反倒往城南的市集钻。

应天府的市集向来热闹,绸缎铺挨着粮行,布庄对面是杂耍场子,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混在一处,活像一锅滚沸的热汤。

朱允熥挤在人群里,眼睛却没闲着——他见买布的妇人挑了三家铺子才定下花色,买粮的老汉扛着半袋米,还得拐去另一条街买油盐,忽的心里一动:若是把这些铺子归在一处,让百姓能一站式买齐东西,岂不是更方便?

这念头一冒出来,就像春草似的疯长。

他想起前世见过的大商场,虽不知具体模样,却记得那里面百货齐全,楼上楼下各有分工。

如今这市集散乱,百姓买样东西要跑半座城,若是能建个楼院,把绸缎、粮食、杂货、农具都聚在里头,再按品类分好区域,岂不是省了许多功夫?

“小刘子,你看那处空地如何?”

朱允熥指着市集旁一块闲置的场地,原是家旧油坊,烧了半间,只剩几堵残墙,却占着极好的位置,临街靠巷,往来人多。

小刘子探头瞅了瞅,撇嘴道:“殿下,这地方破成这样,连顶好的棚子都没有,哪能做生意?”

“破才好。”

朱允熥眼睛亮,“拆了重盖,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你想啊,若是盖座两层楼,楼下卖粮米油盐、针头线脑,楼上卖绸缎布匹、饰器物,中间留个大院子,摆几张桌子让百姓歇脚,岂不是舒坦?”

小刘子听得愣:“两层楼?哪有商铺盖两层的?再说了,那么些铺子凑在一处,东家往西家抢生意,还不得吵翻天?”

“吵才好。”

朱允熥笑道,“有竞争,价钱才公道,手艺才精进。

咱们立些规矩,谁也不许强买强卖,谁也不许缺斤短两,让百姓自己挑,自己比,日子久了,自然就和气了。”

他越想越觉得可行,当即拉着小刘子往那旧油坊走。

墙根下坐着个看场子的老汉,见他们穿着体面,忙起身招呼:“两位爷是来看地的?这处原是张大户的产业,烧了后就一直空着,要租要卖都行。”

朱允熥问了价钱,又围着场地转了三圈,连墙角的水井、屋后的柴火垛都瞧得仔细,心里已大致有了谱。

回到东宫,他连夜找来纸笔,凭着记忆画起图样——正面开三个大门,中间的门最大,挂块匾额,就叫“便民楼”

;进门是个天井,铺青石板,四角各摆个大水缸,既怕走水,又能让百姓洗手;一楼分四个区,东头卖粮食、油盐、干货,西头卖农具、铁器、瓦罐,南头卖蔬菜、肉蛋、鲜活,北头卖针头线脑、日用杂货;二楼则隔成一间间小铺子,租给绸缎商、饰铺、书坊,甚至可以留出两间,一间当茶馆,一间说书唱曲,让百姓买累了能歇歇脚。

“殿下,您这画的是……楼还是坊啊?”

小刘子凑过来看,见图纸上横七竖八画着线,标着“粮区”

“布区”

,还有“楼梯”

“栏杆”

,看得眼花缭乱。

“是楼,也是坊。”

朱允熥指着图纸,“你看这楼梯,得宽些,让挑担子的、抱孩子的都能走;栏杆要高,免得孩子摔下去;每层都得有窗户,亮堂;屋后还得留条通道,让货郎送东西,别堵着正门。”

他画到兴头上,连工匠怎么砌墙、木料用哪种都标了出来,直到鸡叫头遍才停笔,手里的狼毫都磨秃了半截。

第二日,朱允熥没去工坊,反倒让人把应天府几个有名的木匠、瓦匠请到东宫偏院。

工匠们见是皇子召见,原以为是要修宫殿,待见了图纸,都愣住了。

“殿下,这楼……要盖两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