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适印刷机项目走(1 / 4)

加入书签

朱允熥揣着改好的章程,第二天一早就拉着东宫的几个老太监往外跑,身后还跟着工部派来的两个木匠——皇爷爷说了,报社地址得他自己挑,挑好了就给修新屋子,连活字印刷的架子都能按他画的图纸打。

“咱得找个热闹地方!”

朱允熥站在应天府的大街上,踮着脚往四处瞅,小袍子被风吹得鼓鼓的,“要离市集近,百姓路过能看见;还得离驿站不远,印好的报纸能赶紧送走;最好旁边有间大院子,能搁下印刷的机器!”

领头的老太监姓刘,是跟着朱标多年的老人,闻言赶紧道:“小殿下,奴才知道个地方,在钟楼街拐角,原先是家布庄,前阵子掌柜的搬去江南了,宅子空着,院里还带两间大厢房,正好合用。”

“走!

瞧瞧去!”

朱允熥一挥手,活像个巡街的小大人,迈开小短腿就往钟楼街跑。

钟楼街果然热闹,叫卖声、车马声、说书先生的醒木声混在一块儿,听得人耳朵嗡嗡响。

刘太监说的那处宅子就在街角,青砖墙,黑漆门,门楣上还挂着块“瑞昌布庄”

的旧牌匾,漆皮掉了大半,倒透着股子烟火气。

“开门瞧瞧!”

朱允熥指挥着木匠去敲门,自己则扒着门缝往里瞅。

院子不算大,却方方正正,正房三间,东西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的门敞着,里面空荡荡的,地上还留着堆布卷的印子。

“就这儿了!”

朱允熥一抬脚跨进门槛,差点被门坎绊倒,“正房当编辑部,让先生们在这儿写稿子;东厢房当库房,堆纸和活字;西厢房最大,正好放印刷机!”

他指着院子中央的那棵老槐树:“夏天还能在树下晾报纸,多好!”

刘太监笑着点头:“小殿下眼光好,这地方离三法司不远,审稿的御史过来方便;对面就是茶馆,将来报童在这儿集合,喊一嗓子全街都能听见。”

刘太监笑着点头:“小殿下眼光好,这地方离三法司不远,审稿的御史过来方便;对面就是茶馆,将来报童在这儿集合,喊一嗓子全街都能听见。”

“对对对!”

朱允熥跑到西厢房,踮着脚够房梁,“这房梁够高,能架起活字印刷的架子!

木匠师傅,您看能不能在墙上开个大窗户?采光好,印报纸才清楚!”

两个木匠赶紧仰着头看,一个摸着下巴道:“回小殿下,能开,就是得拆半面墙,多费些木料。”

“不差木料!”

朱允熥拍着胸脯,“让工部多送些来,最好是松木,不容易变形!”

正说着,街角卖糖画的老汉听见动静,凑过来看热闹:“小爷,您这是要开啥铺子?”

“不是铺子,是报社!”

朱允熥仰着小脸,神气十足,“办《大明见闻报》,登天下事,您到时候来买一份,一文钱,能看半天!”

老汉眼睛一亮:“能登咱老百姓的事?比如哪家的菜种得好,哪家的媳妇孝顺?”

“能!”

朱允熥脆生生地应着,“只要是好事,都能登!”

朱允熥送走看热闹的街坊,脸上的神气劲儿褪了大半,拉着刘太监往西厢房走,脚步都沉了些。

“小刘子,咱得造印刷机。”

他摸着空荡荡的厢房墙壁,声音里没了刚才的雀跃,“不是现在这活字印刷的架子,是……能自己转的那种,一压就能印出一大张,比人工快十倍、百倍。”

刘太监愣了愣:“小殿下说的是啥机器?老奴在工部待过几年,只见过工匠们用木框刷墨,从没听说过能自己转的。”

朱允熥蹲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滚筒的模样:“就像水车那样,有个大轮子,裹上纸,滚过涂了墨的字盘,一转就是一张。

可这轮子得用铁做,不然不结实;还得有齿轮带动,转得匀匀的才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