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造笔日常二(1 / 2)
第二天一早,朱允熥揣着两包龙井,脚步轻快地往工部跑。
刚过卯时,铁匠铺的烟囱就冒出了烟,远远听见“叮叮当当”
的锤声,比昨日更急了些,像是有什么好消息在铁砧上蹦跶。
“李匠头!”
他掀开门帘喊了一声,炉子里的火苗“腾”
地窜起来,映得满屋子亮堂。
李匠头正蹲在地上削竹管,听见声音回头,手里还捏着把小刀,竹屑粘了满手:“殿下来得正好!
您瞧这个!”
他举起根削得溜直的竹管,管身涂了层桐油,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昨儿连夜晾的,干透了,硬邦邦的,保准不漏墨!”
旁边的小铁匠也举着个铜箍凑过来,那铜箍打得比铜钱还薄,圈口圆得像用圆规画的:“匠头说这叫‘紧箍咒’,套在竹管和笔尖中间,任它怎么晃都掉不了!”
朱允熥把茶叶往案上一放,抓过竹管和铜箍比量:“好手艺!
快试试!”
李匠头也不耽搁,往火炉里添了把炭,等铜箍烧得红,用铁钳夹着往竹管顶端一套,“滋啦”
一声,白气冒起来,铜箍瞬间就贴在了竹管上,严丝合缝,像长上去的一样。
冷却后,他又把磨好的铁笔尖往里一插,用小锤轻轻敲了敲——成了!
这支铁笔比昨日的像样多了:红木笔杆换成了桐油浸过的竹管,握着不滑手;笔尖嵌在铜箍里,稳稳当当;竹管尾端果然塞了个小木塞,拔开一看,里头空着的地方正好储墨。
朱允熥接过笔,手都有些抖。
小铁匠早备好了墨,他蘸了半管,在纸上写下“匠人”
二字——笔画虽不如毛笔流畅,却比昨日稳了太多,墨汁顺着笔尖缓缓流出来,不滴不漏,写满一行字,储墨囊里的墨才下去一点点。
“成了!”
伴随着小铁匠兴奋的呼喊声,他像一只欢快的小兔子一样蹦了起来,而炉子里的火苗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喜悦,欢快地跳动着。
李匠头站在一旁,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用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那汗水早已将他的额头浸湿。
然而,他的眼中却充满了欣喜和满足,连眼角的褶子都因为笑容而舒展开来。
“殿下,您看这竹管储墨,虽然它的储墨量不如铜制的多,但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轻便。
而且,如果这竹管坏了,也很容易更换,成本也不高,寻常百姓都能用得起啊!”
李匠头一边说着,一边将制作好的竹管递到殿下的面前,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朱允熥举着笔,看了又看,忽然想起大本堂里的先生。
要是先生见了这笔,会不会还说“奇技淫巧”
?可他看着李匠头满是老茧的手,看着小铁匠冻得红的耳朵,忽然觉得,管他怎么说呢。
“烧水泡茶!”
他把笔往案上一放,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今儿咱不琢磨别的,就品品这新茶,看看这铁笔,写几行痛快字!”
炉上的水壶“咕嘟咕嘟”
响起来,茶香混着铁屑味飘满了铁匠铺。
朱允熥握着那支竹管铁笔,在纸上写下“大明工匠”
四个大字,墨色虽浅,却透着股子结实劲儿,像这屋子里的人,像这炉子里的火,更像这慢慢长出烟火气的日子。
外头寒风卷着雪沫子拍在窗上,朱允熥捧着刚沏好的热茶进来,瓷碗上凝着白汽。
朱允熥说:“这茶叶是江南新贡的雨前龙井,昨儿刚从内库领的,你们尝尝——说着给工匠们各递过一碗,自己捧着碗哈了口气这天儿冻得骨头缝都疼,亏得有这热茶熨帖。
工匠们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都松了口气。
朱允熥往炉边凑了凑,看着众人捧着茶碗暖手,忽然笑了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