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断电那三秒(2 / 3)
她向市政提交方案: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九点,全市信灯主动断电三秒,再重启。
期间,滤片余温形成的光影残迹将在墙面停留至少十秒,成为临时的记忆墙。
电力公司驳回三次:“无实际功能。”
她在第四次听证会上只说了一句:“它功能是——让活着的人,记得怎么停。”
最终获批。
消息公布的当晚,林野回到老厂房改造的工作室。
推开门,却发现父亲林国栋蹲在主控柜前,正焊接一块新电路板。
焊枪的微光映在他花白的鬓角上,像某种静默的火焰。
她走近,看见板子边缘刻着四个小字:“断电缓冲器”。
“爸?”
他没回头,只低声说:“我加了个模块。断电前半秒,系统会捕捉所有正在显示的光影,存进缓存。重启时,原样复现。”
林野愣住。
“万一……有人觉得三秒太短呢?”她试探地问。
林国栋拧紧最后一颗螺丝,缓缓起身。
他看着女儿,眼神不再是那个永远低头修水管的男人,而是一个终于学会表达的父亲。
“太长了,就成了表演。”他说,“三秒……刚好够想起一个人,又不会痛到站不住。”
风从窗外吹进来,拂动桌上的图纸。
林野望着那块接入主控系统的电路板,忽然明白——父亲不是在编程,也不是在修设备。
他是在测量哀伤的合理重量,用一生沉默换来的精度。
仪式前夜,城市安静得异样。
工作室的日志页面新增一行备注:“允许意外传递意义。”
而在城市的三十个街区,三十盏信灯静静伫立,等待那三秒的到来。
其中一面墙上的照片,始终空白。
系统备注栏写着一行小字:
“预留。未知触发者。”
注:原文中的“lger”翻译为“停留”。
全城的灯光在九点整准时熄灭。
没有预警,也没有声响,仿佛时间被轻轻掐断了一瞬。
林野站在老厂房的天台边缘,风从黄浦江方向吹来,带着初冬的凉意和城市罕见的寂静。
她没有举起手机,没有拍摄,甚至连呼吸都放得极轻——这一夜不属于记录,而属于感受。
三十盏信灯在同一刹那亮起,像三十颗被黑暗唤醒的心脏。
墙面浮现出余温留下的光影残迹:一个歪歪扭扭的火箭涂鸦旁写着“姐姐,我造出飞船了”,那是某个孩子对早逝手足的告白;一面墙上是颤抖的笔迹,“老伴走好,我每天都在阳台上晒你爱的棉袄”;还有一片空白,滤片上什么都没有,却最让人心颤——系统备注写着:“我还没学会说。”
三秒太短,短到不足以说完一句话;又太长,长到足以让一个人重新经历一次失去。
就在重启的那一瞬,人群里爆发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哭喊。
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突然跪倒在地,双手捂脸,肩膀剧烈抽动。
“我爸……我爸今天才第一次摸我头……”他哽咽着,声音撕裂了夜的静谧。
周围人默默围拢,没有人说话,只有几只手轻轻落在他肩上。
那一刻,没有人是旁观者。
林野闭上眼,听见自己心口的荆棘纹身微微发烫——不是疼痛,而是某种久违的共鸣。
那些曾让她窒息的家庭记忆,母亲周慧敏冷硬的训斥、父亲林国栋转身修水管的背影、医院走廊里飘散的烟味……它们依旧存在,却不再如刀割骨。
她睁开眼,看向身旁的江予安。
他正低头调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