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熄灯之后(2 / 3)

加入书签

教师、外卖员,还有曾经坐在心理咨询室里哭得泣不成声的年轻人。

天花板上的灯全部熄灭,只有几十支手电筒握在人们手中,光束交错,就像星河初现。

林国栋作为特别嘉宾被请上了台。

在黑暗中,他的轮廓显得格外瘦小。

他站在聚光灯之外,声音沉稳而缓慢:

“我一直觉得,修灯的人不应该害怕黑暗。但我害怕。我害怕一开灯,就会照见自己这些年来没有做的事情。”

全场一片寂静。

“所以我一直躲着。换保险丝,接电线,哪里坏了就修哪里。但家里的黑暗,我不敢去触碰。”

一束光缓缓亮起,来自他手中的那支旧应急灯。

光线并不强烈,但稳稳地照在前方,正好落在林野的脸上。

她没有动,任由那光照着自己。

心口的那道浅痕轻轻跳动了一下——不是疼痛,而是一种久违的共鸣,就像断裂多年的电路,终于等到了合适的电压。

人们开始举起手电筒,光束一束接一束地亮起,在空中交织成一张网。

有人低声说起父亲从不曾说过“辛苦了”,有人说起母亲总是在饭桌上批评自己穿衣不够得体,还有人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地方,觉得自己不必“变得更好”才能被接纳。

林野望着这一切,突然笑了。眼泪流了下来,她没有去擦。

而在控制台旁,江予安正准备切换下一组灯光信号。

他按下按钮,却发现备用线路异常启动——角落里,那盏原本应该处于休眠状态的应急灯,竟然悄然亮起。

他皱起眉头,调出电路图,目光停留在传感器记录上:三分钟前,有人靠近了“沉默档案柜”。

但他清楚地记得,那扇门从未接入主控系统。

林野蹲在“沉默档案柜”前,指尖拂过木柜边缘的刻痕。

那盏应急灯早已熄灭,可她仍能感觉到光的余温——像某种无声的呼吸,在黑暗里轻轻起伏。

她缓缓拉开最底层抽屉,本想归还一位参与者留下的手写信件,却在触到底层衬纸时顿住了。

一个从未见过的牛皮纸信封静静躺在角落,边角磨得发白,像是被反复摩挲过许多遍。

没有名字,没有日期,只有一道熟悉的折痕——那是父亲多年来修理电线时习惯用指甲压出的直角。

她屏住呼吸,将信封打开。

照片滑落出来的一瞬,空气仿佛凝固了。

六岁的她坐在小桌中央,脸上抹着奶油,笑得眼睛弯成月牙。

蛋糕上的蜡烛还在燃烧,映着全家三张脸。

母亲周慧敏端坐着,嘴角微扬,是林野记忆中少有的、未带审视神情的模样。

而父亲林国栋低头切着蛋糕,动作笨拙却认真,工具包就搁在脚边,沾着油污的布面朝上,仿佛他刚从某个抢修现场匆匆赶来。

她记得那天。

那是唯一一次,父亲没因“临时任务”缺席生日;也是唯一一次,家里没为“成绩退步”或“练琴不专心”爆发争吵。

但她早已忘了这顿饭的模样,甚至忘了自己曾这样毫无防备地笑过。

照片背面一行钢笔字,笔迹颤抖却清晰:

“那天我没修灯,但我修好了五分钟。”

林野的喉咙猛地一紧,眼眶灼热。

她忽然明白,为什么父亲会在演讲时说起“黑不是坏,是等人一起亮”。

他不是在说电路,是在说自己——那个总躲在走廊抽烟的男人,用三十年的沉默攒下一句迟来的告白:我曾在你最重要的时刻,选择放下扳手,陪你吃完一块蛋糕。

她抱着照片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