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入学准备,精心安排(1 / 4)
晨露在祠堂的青石板上凝成细珠时,赵兰芝已把三十份档案摊在供桌上。每份档案袋上都系着红绳,绳结是1982年流行的“吉祥结”,她指尖划过“张扬”的名字,突然皱眉——家访记录里“偷改试卷分数”的字迹被圆珠笔涂得漆黑,像块洗不掉的墨渍。
“这孩子的档案得重做。”赵兰芝把档案袋往桌上一摔,搪瓷杯里的茶水溅在1982年的教案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他爸说孩子只是‘爱面子’,我看是品行有亏!”她扯下红绳,露出里面的心理评估表,苏眉用红笔圈着“抗挫折能力为零”,“这种孩子,进了清平村准得翻天。”
祠堂梁上的广播突然响起《运动员进行曲》,惊得周明德手里的算盘珠子噼啪乱掉。老校长拄着拐杖走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赵老师别忘了,晓聪刚来的时候,档案袋里还夹着派出所的警告信呢。”他翻开最底下的档案,泛黄的纸页上贴着少年李晓聪的照片,嘴角还沾着巧克力渍,“教育不是筛沙子,是把顽石雕成璞玉。”
李思成正站在宿舍区的晒谷场上,看王婶往绳子上晾被单。1982年的粗布被单印着“上海制造”的字样,风一吹,像插了翅膀的白鸟。“张木匠家的小子爱踢被子,给他加床褥子。”他指着最东头的宿舍,窗台上摆着马师傅做的木剑,是特意给喜欢武侠的孩子准备的,“那个出五十万的女人家的孩子,床底下得多放双布鞋——我看他在家从不自己系鞋带。”
张明远抱着摞搪瓷脸盆跑过来,盆底的“为人民服务”字样被磨得发亮:“李总,后勤组吵起来了!”他的衬衫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像块膏药,“陈医生非说肥皂得用1982年的硫磺皂,说能杀菌;王婶却要放蜂花檀香皂,说孩子们会想家。”
宿舍门口的石碾子上,陈默正用天平称药粉,苏眉在旁边记录。“1982年的孩子哪用得上这么金贵的玩意儿?”医生把硫磺皂往石桌上一拍,皂角崩到苏眉的麻花辫上,“当年我在乡下,一块肥皂能洗全家的衣服!”
苏眉摘下皂角,轻轻放在石碾盘上:“陈医生可知,这些孩子里有三个有分离焦虑症?”她翻开心理档案,照片里的小姑娘抱着枕头哭成泪人,“檀香皂的味道能让他们想起妈妈的怀抱,这叫芳香疗法,比打针有效。”
李思成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块皱巴巴的糖纸,是1982年的水果糖包装:“把硫磺皂切成小块,放洗衣房;檀香皂装在铁皮盒里,让生活老师按需分发。”他望着远处的炊烟,王伯正往灶台里添柴火,烟囱里冒出的青烟在蓝天上画出笔直的线,“当年晓聪想家,王婶就把蜂花皂藏在他枕头下,说闻着这味儿,就像妈在身边。”
食堂的方向传来铁锅碰撞的巨响。马师傅正和炊事员老杨争夺一把铁铲——老杨要做可乐鸡翅,说能让孩子们“快速适应”;老木匠却坚持要熬玉米糊糊,案板上摆着刚磨好的玉米面,金黄如碎金。“1982年的孩子,哪见过可乐?”马师傅的手背上青筋暴起,铁铲在锅里划出火星,“当年我带徒弟,第一顿饭必须吃窝头,能咽下去的才留得住!”
老杨把可乐瓶往地上一墩,棕色的液体溅在1982年的水泥地上:“现在的孩子哪吃得了这个?噎出个好歹你来负责?”他从冰柜里拿出速冻饺子,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是2025年,“我看不如搞中西结合,既怀旧又营养。”
李思成掀开蒸笼,白雾腾地裹住他的脸。笼屉里的窝头黄澄澄的,顶端还留着拇指按的窝,像个个小元宝。“把速冻饺子换成1982年的冻梨。”他拿起个窝头,掰开往里面夹了块咸菜,“第一顿饭必须吃窝头就咸菜,但每周三可以加个鸡蛋——就像当年晓聪他们,表现好才有蛋吃。”
教室后的柴房里,赵兰芝正和周明德争论课程表。“数学课必须用1982年的教材!”老校长用戒尺敲着黑板,粉笔灰簌簌落在他的中山装肩头,“勾股定理用绳测法讲,比计算器算出来的记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