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入学准备,精心安排(2 / 4)

加入书签

牢!”

赵兰芝把新课标教材拍在讲台上,封面的“核心素养”字样格外刺眼:“周老您看看这个!现在的中考要考编程!总不能让他们学珠算学六年,出去连电脑都不会开吧?”她突然抓起支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函数图像,“1982年的教育是打基础,不是画地为牢!”

柴房的门被推开,马师傅扛着根松木走进来,树干上还留着年轮的印记。“两位老师别争了。”老木匠用凿子在木头上划出两道线,“这木头要做梁,得顺着纹理;要做榫卯,就得逆着来。”他指着交叉的刻痕,“教育孩子不也这样?该守的规矩得守,该变的法子得变。”

暮色染红天际时,李思成在操场边的沙坑里发现个身影。穿校服的少年正用树枝画着什么,沙粒粘在他的破洞牛仔裤上。是那个说“我爸是上市公司老板”的孩子,家访时他爸说他有轻微的自虐倾向,总爱用小刀划手。

“这是啥?”李思成蹲下来,少年画的竟是个标准的榫卯结构图,比马师傅教的还规整。少年慌忙用脚去抹,沙子却顺着指缝漏下来,露出“万年牢”三个字。“马师傅说,这结构能承千斤。”少年的声音比蚊子还轻,脚尖在沙地上碾出深深的坑。

李思成突然从口袋里掏出把1982年的木工凿:“明天来木工坊,我让马师傅教你做个小凳子。”他看着少年眼里闪过的光,像看到当年的李晓聪——那个把木渣撒在自己头发上,却倔强地不肯哭的孩子。

深夜的祠堂还亮着灯。赵兰芝在课程表上添加“每周一节电脑课”,周明德在旁边批注“用1982年的苹果机”;陈默把硫磺皂切成小方块,苏眉往每个铁皮盒里放了块檀香皂;王婶在窝头里掺了点奶粉,老杨正往煤炉里添柴,准备明天的玉米糊糊。

李思成翻开最后一份档案,是那个出五十万的女人家的孩子。家访照片里,少年正把进口巧克力扔进垃圾桶,嘴角却偷偷沾着糖渣。档案袋最底下,压着张纸条,是孩子用铅笔写的:“我想自己洗次袜子。”

窗外的月光洒在操场上,新栽的白杨树影婆娑。李思成想起六年前,李晓聪也是这样,在档案里藏着不敢说的愿望。而现在,那个少年正在清北的实验室里,用1982年学的珠算验算数据——有些东西,从来不会过时。

黎明前的鸡叫第三遍时,清平村的烟囱都冒出了烟。王婶把第一笼窝头端出来,热气在晨光中凝成彩虹;马师傅在木工坊里磨凿子,沙沙声像春蚕啃桑叶;赵兰芝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黑板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突然在旁边加了句“与时俱进”。

李思成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工作人员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像揣着个暖炉。他知道,这些精心的安排,不是为了复制1982年,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时光的褶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就像那颗被埋在沙里的种子,只要给足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炊事员老杨在厨房门口张贴了新制定的食谱,用红笔写着每天的餐食:周一早上是玉米糊糊配咸菜,中午是粗粮窝头加大锅菜;周二早上是小米粥和馒头,中午是红薯稀饭配炒青菜……旁边还特意标注了“每周三加一个鸡蛋,表现好的孩子可得”。王婶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这样安排好,既有营养,又能让孩子们体验当年的生活,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吃得惯。”老杨拍着胸脯:“放心,我这手艺,保证把窝头做得香喷喷的。”

宿舍里,工作人员们还在做最后的整理。每个孩子的床头都挂上了写有名字的木牌,是马师傅亲手雕刻的,上面还刻着简单的图案,喜欢武侠的孩子是把小木剑,喜欢画画的孩子是支小画笔。林悦正挨个检查洗漱用品,确保每个孩子的搪瓷脸盆、毛巾都摆放整齐,她拿起一块硫磺皂闻了闻,皱了皱鼻子:“这味儿可真冲,希望孩子们能适应。”旁边的苏眉笑着说:“慢慢就习惯了,实在不行,还有檀香皂呢。”

教室里,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