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同心越海,共绘山河(3 / 4)
“雨林与平原同心”,还画了一棵翠绿的热带雨林树木;来自法国的女孩艾米丽写下“欧洲与中国同心”,用法语写下“和平万岁”……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图案在旗帜上交织,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地图,每一个签名、每一笔画,都代表着一份对和平与团结的向往,一份对“同心”信念的认同。
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论坛结束后,陈棠安一行人受邀前往美国华盛顿的林肯中学,开展“同心文化日”活动。清晨的阳光洒在林肯中学的草坪上,草坪上摆放着几张长桌,桌上放着彩纸、画笔、海棠花标本与“同心”故事绘本。阿古拉抱着马头琴坐在草坪中央,指尖轻轻拨动琴弦,改编版的《同心谣》悠扬响起——马头琴的浑厚与吉他的轻快交织,形成独特的旋律,引得路过的师生们纷纷驻足,有的跟着节奏轻轻摇晃身体,有的拿出手机记录这动人的瞬间。
陈棠安坐在长桌旁,面前摆着一叠彩色的卡纸,正耐心地教孩子们折海棠花。她拿起一张粉色的卡纸,一边折叠一边讲解:“大家看,先把卡纸对折,然后沿着这个角度折出花瓣的形状,一定要轻轻的,不然花瓣会容易破哦。”坐在她对面的美国女孩艾米丽学得格外认真,她的手指有些笨拙,却一次次耐心地尝试,终于折出一朵歪歪扭扭的海棠花。“陈老师,你看我折得好不好?”艾米丽举起海棠花,眼中满是期待。
陈棠安笑着点头,伸手帮她调整了一下花瓣的角度:“非常好!这是独一无二的海棠花。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海棠花象征着‘同心’与‘守护’。三百年前,英台皇后就是用海棠花提醒大家,要像花瓣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她一边说,一边翻开绘本,给艾米丽讲起英台皇后的故事,讲起林棠棠支教的经历,讲起草原上的“同心”故事。
艾米丽听得入了迷,轻轻抚摸着手中的海棠花:“原来‘同心’是这样的!我以前以为,不同国家的人之间有很多不一样,但现在我知道,我们都渴望和平,都想帮助身边的人。以后我也要像英台皇后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还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知道‘同心’的意义,让‘同心’的种子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
阿依古丽则在一旁的展板前,向师生们展示“同心旗”与“同心”故事绘本。展板上贴着同心文化园的照片、“山河同心行”的纪实图片,还有各国青少年代表在论坛上签名的瞬间。她指着一张腾格尔带着牧民保护草原的照片,向围拢的师生们介绍:“这位是腾格尔爷爷,他在草原上守护了一辈子,不仅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还帮助不同民族的牧民团结在一起。他常说,草原是大家共同的家园,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让草原永远美丽。”
“同心文化日”活动接近尾声时,林肯中学的师生们与陈棠安一行人,在校园的角落共同种下了一棵海棠树苗。树苗是从中国精心挑选的品种,枝干挺拔,叶片嫩绿。师生们轮流用小铲子为树苗培土,阿古拉还特意从琴盒里取出一条新的红丝带,系在树苗的枝桠上,丝带上用中英文写着“美中同心,共护家园”。阳光洒在树苗上,叶片泛着晶莹的光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跨越海洋的“同心”约定,也像是在孕育着一份跨越国界的友谊。
三个月后,陈棠安、阿古拉、阿依古丽带着那面签满世界各国青少年签名的“同心旗”,回到了同心文化园。此时的文化园,早已被正式授予“国际同心文化交流基地”的称号,园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同心越海,共绘山河”八个大字,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当他们将新的“同心旗”送回同心纪念馆,与之前的“同心旗”并列悬挂时,阳光透过纪念馆的窗户,洒在两面旗帜上,红色的旗面与金色的阳光交织,整个纪念馆都被温暖的光芒笼罩,仿佛时光在这里静止,历代传承者的信念在这里汇聚。
这日清晨,陈棠安穿着一身素雅的汉服,带着一群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