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一脉同心,光照新程(3 / 5)

加入书签

音温柔而清晰:“我们村里有一位独居的老奶奶,她无儿无女,腿脚也不方便。村里的叔叔阿姨们就轮流照顾她,汉族的阿姨给她做饭,苗族的姐姐给她洗衣服,壮族的爷爷帮她打扫院子。去年老奶奶生日,我们全村人一起给她过寿,她笑得特别开心,说自己有好多好多孩子。”

随后,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女孩古丽也站了起来,她穿着漂亮的艾德莱斯绸裙子,头上戴着小花帽,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动听:“我的家乡在喀什,这些年,我们那里建了很多新学校、新医院。汉族的工程师叔叔帮我们盖房子,藏族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我爸爸说,这就是英台皇后希望看到的‘同心’盛世。”

每个故事都很平凡,却都藏着最真挚的“同心”之魂,像一颗颗小小的火种,在海棠树下汇聚成温暖的火焰。孩子们听得认真,时不时发出阵阵掌声,连路过的游客也停下脚步,静静聆听着这些来自不同角落的温情故事。

故事会结束后,孩子们捧着事先准备好的海棠树苗,来到老海棠树旁。苏同心拿起铁锹,先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然后笑着对孩子们说:“来,我们一起把这棵新的海棠树种下。这棵小树苗,就像我们新一代的‘同心’传承者,它会和老海棠树一起,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老海棠树守护了三百多年的初心,今后,就由我们,由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守护下去,让‘同心’的光芒,照亮我们未来的每一段征程。”

孩子们纷纷上前,有的扶着树苗,有的捧着泥土,小心翼翼地将泥土盖在树苗根部。腾格尔的小手沾满了泥土,却笑得格外灿烂;林棠棠轻轻抚摸着树苗的枝干,像是在与它约定未来;古丽则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小的丝巾,系在树苗的枝条上,丝巾上绣着一朵小小的海棠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老海棠树与新树苗上,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静静守护着身旁的小树苗;新树苗则挺拔而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一老一小两棵树的影子在地上交叠在一起,长长的,像是一场跨越三百余年的时空对话,诉说着“同心”的传承与坚守。

孩子们对着海棠树深深鞠躬,胸前的海棠徽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像是一颗颗跳动的“同心”之心。苏同心站在孩子们身后,望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同心”的种子,已经在这些孩子心中深深扎根。

许多年后,当年的研学队队员们都已长大成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同心”的信念。腾格尔回到了草原,成为了一名草原生态保护者。他带着牧民们一起种植沙棘、保护草场,还牵头成立了“草原同心合作社”,促进蒙古族、汉族、回族等各族牧民团结协作,共同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总会指着胸前的海棠徽章,讲述海棠树下的故事。

林棠棠则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来到了偏远的山区,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她在教室里挂上了海棠花的画像,给孩子们讲英台与雍正帝的故事,教他们唱《同心歌》。她还组织孩子们成立了“同心小分队”,帮助村里的老人、照顾留守儿童。每年春日,她都会带着孩子们种下一棵海棠树苗,告诉他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同心’的传承者,要像海棠树一样,扎根土地,温暖他人。”

古丽则考入了外交部,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她在国际舞台上,用流利的语言讲述着中国的“同心”故事——从历史上的“同心帝后”到如今的民族团结,从草原上的互帮互助到边疆的共同建设。她还牵头组织了“中外同心交流项目”,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她说:“英台皇后当年说,海的尽头还有国家,我们要与他们和睦相处。如今,我要让世界知道,‘同心’的信念,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而当年种下的那棵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