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海棠传灯,寰宇同心(3 / 4)
原的故事;遇到草原上的牧民需要帮助,他还会组织孩子们一起,为牧民们送草料、检修光伏设备,让“同心”的行动在草原上处处可见。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驿站中,娜奥米与中国援非医疗队紧密合作,开设了“同心健康课堂”。每周,医疗队的医生都会来驿站为当地居民免费体检、普及卫生知识,娜奥米则担任翻译,还会带着居民们学习简单的健康操。驿站的院子里,娜奥米和孩子们一起种下了十几棵海棠树苗,每棵树苗旁都立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捐赠者的名字——有中国的志愿者,有非洲的企业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心人士。娜奥米说:“这些海棠树会和我们一起成长,等它们长大,我们的孩子也会明白,‘同心’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在美国华盛顿的驿站里,艾米丽发起了“海棠笔友计划”。她将林肯中学的学生与中国同心文化园周边学校的孩子一一结对,鼓励他们通过书信分享彼此的生活——美国孩子会写下校园里的海棠树长势,中国孩子会讲述老海棠树下的故事;美国孩子会寄来手绘的漫画,中国孩子会送上亲手制作的海棠花书签。短短几个月,两国的孩子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有的孩子还约定,等长大后要去对方的国家,看看那棵承载着“同心”信念的海棠树。
半年后,陈棠安收到了来自巴西环保组织的邀请,邀请她和阿古拉、阿依古丽前往亚马逊雨林,参加“雨林同心环保行动”。当他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雨林边缘的小镇时,巴西环保组织的负责人早已等候在机场,旁边还有几位身着印第安传统服饰的部落族人。部落首领名叫塔卡,他皮肤黝黑,身材高大,脖子上戴着用雨林果实串成的项链,见到陈棠安一行人,他热情地走上前,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我们从环保组织那里听说了‘同心’的故事,知道你们为了守护家园做了很多努力。雨林是全人类的财富,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守护它,这就是‘同心’,对吗?”
陈棠安用力点头,从背包里取出三棵精心培育的海棠树苗,递给塔卡和部落的孩子:“没错,这就是‘同心’!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却有着共同的家园——地球。我们要像守护家人一样守护雨林,像海棠树的根须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让雨林永远充满生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棠安一行人跟着塔卡和部落族人深入雨林边缘。他们与巴西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一起,在雨林与农田的交界处种植海棠树与固氮植物,形成一道“生态防护墙”,防止农田扩张破坏雨林;阿古拉则用马头琴演奏改编版的《同心谣》,悠扬的琴声在雨林中回荡,吸引了许多部落孩子前来围观,他还教孩子们用雨林里的植物制作简单的乐器,让“同心”的声音在雨林中传递;阿依古丽则在部落的临时课堂里,用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同心文化园的海棠树、“同心旗”上的签名,告诉他们“同心”能让不同国家的人携手保护地球。
离开巴西前,部落的孩子们为陈棠安、阿古拉、阿依古丽准备了特别的礼物——用海棠果与雨林羽毛制成的头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头饰戴在他们头上,塔卡首领说:“这是我们部落最珍贵的礼物,代表着我们的友谊。等你们种下的海棠树长大,我们会带着雨林的故事,去中国看那棵三百年的老海棠树,去看看‘同心’开始的地方。”
这年冬天,同心文化园迎来了第一批“全球同心使者”——来自世界各国“同心文化驿站”的代表。他们带着各自国家的“同心”成果,齐聚在老海棠树下,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寰宇同心展”。展厅里,蒙古的草原光伏模型、肯尼亚的高产玉米种子、巴西的雨林植物标本、美国的青少年书信集整齐摆放,旁边还陈列着中国的海棠帕子复制品、功劳阁复刻模型、“同心旗”的缩小版。每一件展品前都围着许多游客,代表们则充当讲解员,讲述展品背后的“同心”故事——蒙古代表讲光伏设备如何温暖草原,肯尼亚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