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海棠传灯,寰宇同心(2 / 4)

加入书签

世界”,听到林棠棠在山区支教时的话语——“‘同心’没有国界”,听到腾格尔在草原上的呐喊——“草原与山河同心”。

“好,我们接下这份邀请。”陈棠安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要让‘同心’的灯,从这棵海棠树下亮起,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渴望和平与团结的人,都能感受到‘同心’的温暖。”

“全球海棠同心计划”启动仪式定在同心文化园举行。仪式当天清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老海棠树下,他们中有致力于文化交流的学者、扎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专注生态保护的环保人士,还有曾参与过“同心文化日”的青少年代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真诚。

蒙古的巴特儿穿着崭新的蒙古袍,腰间系着红色腰带,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银碗,碗里盛着草原特有的奶酒,他笑着对陈棠安说:“这是我们草原最纯净的奶酒,用来庆祝‘同心’的计划启动,希望我们的友谊像奶酒一样醇厚绵长!”肯尼亚的娜奥米则捧着一个装满咖啡豆的布包,布包上用彩线绣着海棠花图案,她说:“这是我们村里自己种的咖啡豆,煮出的咖啡带着阳光的味道,希望能让大家尝到非洲的‘同心’味道!”美国的艾米丽带来了一个大大的玻璃罐,里面装满了林肯中学学生们手折的千纸鹤,每只千纸鹤的翅膀上都用不同语言写着对“同心”的祝福——“和平”“友谊”“团结”“同心”,五彩的千纸鹤在罐中堆叠,像一座小小的彩虹山。

上午九点,启动仪式正式开始。陈棠安走到临时搭建的讲台上,手中捧着那面签满世界各国签名的“同心旗”。她轻轻展开旗帜,红色的旗面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签名与文字,像是无数颗跳动的心脏,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各位朋友,”陈棠安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代表,“三百年前,一棵海棠树在东方的土地上,被英台皇后与雍正帝种下,也种下了‘护亲护民,同心相守’的初心。三百年间,这颗初心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从皇家庭院走向市井民间,从国内传到边疆;今天,我们要借着‘全球海棠同心计划’,让这颗‘同心’的种子跨越海洋,在全球的土地上发芽、开花、结果。”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全球海棠同心计划’不仅要在世界各国建立‘同心文化驿站’,让海棠花的故事在更多地方流传;我们还要组织跨国青少年互访,让不同国家的孩子在交流中感受‘同心’;开展跨国环保合作,像守护家人一样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共同编写《全球同心故事集》,记录下每一个温暖的‘同心’瞬间。我们希望,‘护亲护民,同心相守’的信念,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让世界因‘同心’而更加和平、更加温暖。”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带着认同与期待。各国代表纷纷起身,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前,在一卷新的“全球同心卷轴”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蒙古代表用蒙古文写下“草原与世界同心”,旁边画了一头奔跑的骏马;肯尼亚代表写下“非洲与地球同心”,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猴面包树;巴西代表写下“雨林与人类同心”,画了一片翠绿的热带雨林;法国代表写下“欧洲与亚洲同心”,画了一朵绽放的海棠花;美国代表写下“美洲与世界同心”,画了一只展翅的和平鸽……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图案在卷轴上交织,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地图,每一笔都饱含着对“同心”的坚守,对和平的向往。

启动仪式结束后,“同心文化驿站”在世界各地陆续落地。在蒙古乌兰巴托的驿站里,巴特儿成为了首位文化使者。他将驿站设在草原小学旁,驿站的墙上挂满了“同心”故事的插画,书架上摆满了《同心故事绘本》的蒙古文版。每天放学后,巴特儿都会带着孩子们坐在海棠树下,教他们折海棠花,讲英台皇后建功劳阁、腾格尔守护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