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拒贡定名扬国威(2 / 3)

加入书签

称上消除‘邦国’痕迹,明确主权归属,让天下皆知东瀛为大清疆土;其二,‘东瀛’二字温和雅致,能体现我大清对新附百姓的尊重,利于民心归附;其三,统一官制与律法,可进一步巩固对东瀛的治理,为其他新附之地树立典范。如此举措,不动一兵一卒,却能彰显大清天威,实乃上策。”

康熙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中渐渐闪过赞许的光芒。他抬眼看向殿内百官,朗声道:“英台此议甚妙!既合情理,又显主权,就依此办理!传朕旨意:将原倭国地域正式定名为‘东瀛省’,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东瀛省巡抚,总领东瀛省军政事务;三阿哥胤祉协助胤禵制定科举考试细则与律法推行方案,务必确保东瀛省的官制、律法、科举制度与我大清各省完全统一,不得有半分差异。”

旨意传至东瀛省首府大阪时,胤禵正与胤祉巡查沿海渔村。接到圣旨后,二人当即召集东瀛省各级官员,宣读圣旨内容。随后,他们下令在东瀛省各府、县张贴告示,用汉语与东瀛本地语言详细解释“东瀛省”的含义:“‘东’指东方,‘瀛’指大海,‘东瀛’即东方濒海之地,此名既合本地地理,又显大清文雅;改称‘省’,则意味着诸位与大清其他省份的百姓一样,皆是大清子民,可享受同等的赋税减免、科举入仕之权。”

告示张贴后,东瀛省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争相观看。在长崎港,渔民佐藤看完告示后,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原来咱们现在是大清的‘东瀛省’人了!以后咱们的孩子也能像大清的孩子一样参加科举,当大官了!”不少东瀛学子更是彻夜难眠,他们此前虽已学习汉语与大清典籍,却仍担心无法与大清本土学子同等竞争,如今得知科举制度完全统一,纷纷摩拳擦掌,立志要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

与此同时,东瀛省巡抚衙门正式挂牌成立,胤禵任命清廉能干的官员担任各府、县的知府与知县,还从大清本土调来经验丰富的税吏与法官,协助推行大清律法与赋税制度。科举考场也开始筹备,不仅修缮了原有的书院作为考场,还从京城运来大量典籍,供东瀛学子备考。

消息很快传到西域,诸国君主得知大清将原倭国改为东瀛省,且完全推行大清制度,无不震惊。他们原本以为大清对新附之地的治理会流于表面,却没想到大清竟能在短短半年内将其纳入完整的行政区划,这足以证明大清的治理能力与掌控力。那些原本与B国暗中联络、意图联合对抗大清的小国,见状纷纷改变主意,悄悄断绝了与B国的往来,生怕引火烧身。

处理完东瀛省更名之事,康熙重新将目光投向B国。他命兵部尚书与理藩院官员共同起草回复B国的国书,国书言辞强硬,字字铿锵:“大清疆土万里,子民亿万,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历经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如今海晏河清,国泰民安,非尔等西域小邦可比。尔国竟妄图令大清进贡,实属痴人说梦,狂妄至极!若尔国识相,当速速遣使来朝谢罪;若仍执迷不悟,敢阻挠西域商路,或有任何挑衅之举,大清必遣大军出征,踏平尔国都城,覆灭尔国宗庙,届时尔国悔之晚矣!”

国书拟好后,康熙命使者星夜送往B国,同时召来鳌无情等将领,部署边境防御:“传朕旨意,命西北将军年羹尧率五万精锐驻守西域边境,加固城防,增设哨所,密切监视B国动向;令东瀛水师与福建水师加强战备,若B国联合其他势力从海路作乱,便从东瀛与福建两路出兵,海陆夹击,一举将其击溃!”

英台见康熙已做好军事部署,又上前建议:“父皇,军事准备固然重要,外交联动亦不可忽视。西域诸国虽多畏惧我大清天威,却也看重通商之利。臣妾建议命理藩院遣使前往与B国接壤的西域诸国,许以通商优惠——如降低关税、扩大贸易品类等,让他们明白与大清合作远比与B国结盟更有利。B国国力有限,若失去周边诸国的支持,便成孤家寡人,即便想挑衅,也无力为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