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拒贡定名扬国威(1 / 3)
暮冬的京城,一场初雪刚过,乾清宫的琉璃瓦上积着薄薄一层白霜,寒风吹过殿角的铜铃,叮当作响,却驱不散殿内凝滞如铁的气氛。文武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朝服的下摆垂在冰冷的金砖上,无人敢有半分异动。礼部尚书周道登捧着一封鎏金镶边的信函,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他躬身向前,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启禀陛下,西域B国遣使抵京,送来此封国书。其文首虽赞‘大清近年海疆靖定、税银充盈,实乃西域诸国之福泽’,然信末却公然要求我大清每年向其‘进贡丝绸千匹、茶叶万斤’,还威胁‘若不遵此例,恐西域商路难通,两国邦交亦将生隙’。”
话音未落,殿内骤然寂静,连呼吸声都变得微弱。康熙端坐在龙椅上,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原本微垂的眼睑猛地抬起,目光如利剑般扫过殿内,右手重重拍在御案上,“啪”的一声巨响,案上的青瓷茶杯被震得跳起,滚烫的茶水泼洒出来,在明黄色的桌布上晕开深色的痕迹。“放肆!”他的声音带着雷霆之怒,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朕自登基以来,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北拒沙俄,大清的疆土是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大清的富庶是百姓们用汗水浇灌的,何时需向一个西域弹丸小国低头进贡?B国此举,分明是见我大清国力日盛,心生嫉妒,妄图借商路要挟,寻衅滋事!”
站在武将列首的鳌无情早已按捺不住,他上前一步,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抱拳朗声道:“陛下息怒!B国蕞尔小邦,竟敢对我大清如此无礼,臣请旨率水师与陆军出征,定要踏平其都城,擒其国王,让西域诸国看看挑衅大清的下场,知晓我大清天威不可犯!”话音刚落,其他将领纷纷上前请战,一时间,“臣请战”“愿为陛下分忧”的声音响彻大殿,激昂的士气几乎要冲破殿宇。
英台立于胤禛身侧,见殿内气氛愈发激昂,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声音从容而沉稳:“父皇息怒,诸位将军的勇武之心可嘉,然B国虽狂妄,出兵之事却需从长计议。臣妾有两点浅见:其一,B国地处西域深处,与我大清边境相隔万里,其间多为戈壁荒漠,粮草转运艰难,贸然出兵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因水土不服导致将士伤亡;其二,B国敢提出如此无礼要求,恐背后有其他西域诸国暗中支持,若不先查明其盟友,贸然出兵恐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反而对我大清不利。”
她顿了顿,抬眼望向康熙,眼中带着笃定:“不过,臣妾倒有一事,可先行办理——此举既能彰显我大清对新附疆域的主权,也能向西域诸国展示我大清的掌控力,为后续应对B国奠定根基。”
康熙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落在英台身上,语气缓和了几分:“哦?何事竟有如此效用?你且细细说来。”
英台躬身回道:“倭国归附我大清已逾半年,在十四阿哥与三阿哥的治理下,如今吏治清明、民生安定,海货贸易兴盛,农户垦荒积极性高涨,已然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然其至今仍沿用‘倭国’旧称,一来‘倭’字在史书上多有贬义,沿用此称不利于当地百姓融入大清;二来‘国’字亦难显其为我大清疆土的属性,易让西域诸国误以为其仍是独立邦国。臣妾建议,将‘倭国’正式更名为‘东瀛省’——‘东瀛’二字,既点明其东临大海的地理特征,又文雅庄重,无半分贬义;改称‘省’,则明确其为我大清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与直隶、江南等省无异。同时,在东瀛省设立巡抚、按察使、布政使等官职,完全参照大清各省制度,推行大清律法与科举制度,让当地百姓既能享受与大清子民同等的待遇,也能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真正从心理上认同自己是大清子民。如此一来,不仅能安抚东瀛百姓,更能向西域诸国宣告:东瀛已是我大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挑衅大清主权的势力,都将自食恶果。”
胤禛当即上前附议,语气恳切:“英台所言极是。将倭国改为东瀛省,意义深远。其一,从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