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御前风波 据理力争(3 / 7)

加入书签

p> 殷若璃刚要迈步踏入殿内,守门的禁军统领突然上前一步,拦住了她的去路。这统领是三皇子的亲信,昨夜还得了三皇子的吩咐,若殷若璃出现,务必阻拦。他双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眼神冰冷:“此乃朝堂重地,一介草民也敢擅闯?来人,拿下!”

两名禁军立刻上前,伸手就要抓殷若璃的胳膊。殿内的谢老将军脸色一变,刚要开口,却见殷若璃不慌不忙地后退一步,从怀中掏出一枚小小的青铜令牌——令牌正面刻着一个遒劲的“谢”字,背面是镇北军的军徽,正是谢景宸之前给她的、可在禁军系统内通融的令牌。她将令牌举到统领面前,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持谢侍卫的信物,且有要事向陛下呈证,关乎北境将士的清白与三皇子府的流言真相。你若拦我,耽误了陛下查案,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统领的脸色瞬间变了——他认得这枚令牌,是当年谢老将军执掌镇北军时特制的,在禁军内地位极高。他犹豫了一下,目光下意识地看向三皇子,却见三皇子眼神闪烁,没敢给他明确的指示。就在这时,殿内传来皇帝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威严:“让她进来。”

统领不敢再拦,只能侧身让开,脸色难看地退到一旁。殷若璃对着殿内微微躬身,随即昂首步入,裙摆扫过门槛时,她故意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殿外的晨光,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又像是在告诉所有人——她来了,带着真相来了。

她从容不迫地行至御前,对着御座盈盈拜倒,动作标准而恭敬,裙摆铺在金砖上,像一朵绽放的白梅。她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没有丝毫颤抖:“陛下明鉴!谢侍卫当日在北境所为,绝非违抗军令,而是识破了蛮族‘诱敌深入’的奸计,临机决断,才保全了麾下数百将士的性命!所谓‘孤军深入’,实为他与副将约定好的‘将计就计’,是迂回破敌的奇兵!”

说罢,殷若璃从怀中取出一个深蓝色的布包,布包边角绣着细小的梅花纹样,是她亲手缝制的,用来装重要物件。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卷略显陈旧却保存完好的羊皮图卷,以及一叠泛黄的纸笺。她双手高举,将东西递向殿前内侍,声音里添了几分恳切:“这羊皮图上,蛮族各部的营帐标记、伏兵隐藏地点、粮草囤积处皆清晰可见,陛下可对比当年镇北军的战报,便知谢侍卫当年是如何绕到蛮族后方,烧毁其粮草,逼退蛮族大军的——这与张御史所奏‘贻误战机’的情形,截然相反!”

内侍接过图卷,呈给皇帝。皇帝展开图卷,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墨线,目光落在一处密密麻麻的墨点上,眉头微蹙。殷若璃见状,立刻补充道:“陛下请看,此处是蛮族的主力营帐,谢侍卫当年‘孤军深入’,实则是绕到此处,用火油引燃了蛮族的粮草!这一点,图上的焦痕还能辨认——草民昨日特意请了工部的老工匠看过,这焦痕是‘火油引燃’的痕迹,与镇北军当年的军需记录完全吻合,工匠也愿来殿上作证!”

皇帝的手指在焦痕处停顿了一下,没说话,又拿起那叠纸笺——正是谢景宸昔日麾下士卒的联名证词。殷若璃继续说道:“这些证词,是谢侍卫昔日麾下的五十余名士卒,在得知他蒙冤后,连夜联名写下的。草民上月去北境探望亲友时,偶遇了其中几位士卒,他们得知谢侍卫被污蔑,当即表示愿意作证,每一张纸笺上,都按满了鲜红的指印,皆是他们的亲笔证明!”

她指着最上面一张纸笺上的一个模糊指印,声音愈发清晰:“陛下请看这个指印——这是当年的骑兵队长李虎的指印。李队长在那次战役中,为了掩护谢侍卫烧毁粮草,丢了三根手指,所以指印少了一截。草民已将李队长接到京城,他此刻就在殿外候命,陛下若有疑虑,可传他上殿对质,他愿以性命担保谢侍卫的清白!”

这番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之前附和弹劾的官员,都下意识地闭了嘴。一些原本持中立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