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御前风波 据理力争(2 / 7)
不忠不义之辈,若不严惩,恐难服众!”
兵部尚书紧随其后,他是武将出身,说话带着军旅的粗犷,手指重重敲了敲腰间的佩剑:“臣附议!军法如山,岂容此等宵小之辈败坏!当年镇北军多少将士血染沙场,才换得北境安宁,谢景宸倒好,凭一己之私毁了军纪,若不重罚,日后谁还会遵从军令!”
更令人意外的是京兆尹,他素来以“谨慎”着称,此刻却也出列,眼神故意瞥了眼殿外,仿佛怕人偷听,声音压得低却足够清晰:“陛下,臣近日还查到,谢景宸与那殷若璃往来密切,曾深夜出入其小院,两人关着门直至天明!此等私相授受之举,已违纲常伦理,若不严惩,恐坏朝野风气,让百姓笑话我等为官者纵容此等行径!”
礼部主事更是捧着一卷儒家典籍,摇头晃脑地附和,声音里满是痛心疾首:“《礼记》有云‘臣无贰心,士无二节’,谢景宸既违军法,又乱纲常,实乃‘不忠不义’之辈!臣请陛下下旨,剥夺谢家世袭爵位,将谢景宸流放边疆,以儆效尤,让天下人知纲纪不可违!”
一道道指控如同重锤,砸在谢家头上。谢老将军脸色瞬间铁青,握着玉笏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指节处甚至隐隐透着血色。他出身武将世家,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军纪”与“名声”,此刻儿子被冠上“通敌”“乱纲常”的罪名,无异于当众打他的脸,还要掀了谢家的根基。可他深知朝堂规矩——身为当事人之父,此时若贸然辩解,只会落得“徇私护短”的口实,反而会让皇帝疑心。他只能强压着胸口的怒火,紧抿着嘴唇,目光死死盯着地面,连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压抑。
御座上的皇帝,手指一直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节奏均匀,像是在思索,又像是在观察。当听到“剥夺谢家世袭爵位”时,他敲击扶手的手指突然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谢老将军紧绷的背影,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谢家世代戍守北境,谢老将军更是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老臣,若真剥夺爵位,恐会寒了武将的心。可他没有表露分毫,只是端起旁边的茶杯,却没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动作缓慢,让殿内的气氛愈发凝滞。
“谢卿,此事你可知晓?”良久,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一字一句落在谢老将军心上。
谢老将军深吸一口气,刚要出列请罪,殿外却突然传来一个清越沉稳的声音,如同劈开寒雾的阳光,瞬间打破了这凝滞的气氛:“陛下,草民殷若璃,愿为此事作证,并呈上相关证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金銮殿厚重的朱漆大门被太监缓缓推开,一道纤细却挺直的身影,正站在门内的晨光里。来人未着绫罗华服,仅穿一身月白色素雅衣裙,裙摆上还沾着些许晨露与尘土,显然是仓促赶路而来。她的头发只用一根素银簪固定,鬓边垂着几缕碎发,面容虽带几分赶路的倦色,眼神却清澈如溪、坚定如石,宛如风雪中傲然独立的寒梅,正是近日被流言包裹的殷若璃!
她的出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殿内官员纷纷侧目,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一个草民竟敢直闯戒备森严的金銮殿,简直是前所未闻;有人则带着鄙夷,嘴角撇出不屑的弧度,显然是信了“殷若璃是妖女”的流言,觉得她是来“蛊惑圣听”;还有中立派官员,眼中闪过好奇,想看看这个能让三皇子一党如此忌惮的女子,究竟有何本事。
三皇子站在文官列首,原本带着得意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愕,随即化为阴鸷——他没料到殷若璃竟敢来金銮殿,更没料到她会说“有证据”。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掌心,却强装镇定,目光死死盯着殷若璃,像是要将她看穿。他身后不远处的白若薇,虽低着头,秀眉却紧紧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刺绣,心底那股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她太了解殷若璃了,这个女子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既然敢来,定然是有备而来。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