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许都使者至,天下皆惊(1 / 2)
第三卷·官渡之战
清晨的风从乌巢灰台上滑过,带着细粉,像一层看不见的盐,轻轻撒在营门与兵器的缝里。夜里留下的火还在,半明半灭;天光却冷得像一块未磨的玉,正一点点亮。
斥候自北门驰回,马蹄在冻土上“得得”作响,未至先呼:“许都使者至——持节、持斧、持文三道!”
“持节者,宣‘诏后’令;持斧者,议‘换人’法;持文者,交‘曹公家书’。”陈宫立在辕门阴影里,袖口拂过一线霜,眼底掠过一缕笑,“孟德,来得不慢。”
吕布披玄甲,画戟横臂,步出营门。背风冈上的旗应声一紧,黑白相间,像一双目,先盯住了来客的呼吸。
来者三队:居中骑黑骡者持节,节头虎文隐入白缨;其右肩扛斧者,斧刃缠绛布,袖中露甲;其左捧书匣者,匣上朱缄未破,角还带着昨夜烛泪的蜡光。三人同下马,先以军礼,再以朝礼,整肃无一丝泥水。
“臣钟繇,奉陛下与丞相命,宣令、议事、交书。”为首者沉声自报,拱手微俯,既不卑亦不傲。
吕布不言,先以戟尾轻点门限,“笃”的一声,把今日这一场礼与势敲定在并州营的一线门槛上。他才抬手:“请。”
——
大纛之后,白毡为幕,火盆列如星。持节者先,持文者次,持斧者末。钟繇取出诏节,按例宣读:“制曰:并州牧吕布,受国重任,不思报效,猖狂恣睢,虏宗亲,扰三军,朕甚痛心。今命诸军以义讨逆,以民为先。……命刘备为前锋都督,与曹公并力,以靖四方。——钦此。”
诏辞沉稳,尾声“钦此”落地,帐中烛焰俱低了一指,像风抚过,然后又稳住。陈宫上前受诏,礼毕,退半步,不出声。
钟繇换手持第二案——铁斧,斧背朝上,绛布去半寸,露出一道纹:非杀人之斧,乃“军律斧”,象征“法议”。他侧身,令同来的法掾朗声:“曹公家令:‘人换人可,城不必换;人换心可,心不见城。’来日辰时,清水渡南岸设会,白旗三面为信,甲不入线,戎不离鞍。先验人,后释缚。若违此约,双方各自‘以法斧断臂’,不以战罪论,以谋罪论。”
军中一静。张辽的手指微动,像想象了一下斧落腕骨的力道;高顺眉心一收又放,目光更沉。陈宫唇角却扬了扬:“‘断臂’二字,用得狠,也用得妙。”
吕布点了点头,目光落到第三案——朱缄家书。钟繇双手递上,语气平平:“家书两封,一明,一暗。明书曰:‘曹纯将军,宗亲也,孟德所惜,然不以城易人。人换人,先释后换。’暗书不示人。”
吕布伸手,食中二指并拢,像夹棋一般将朱缄挑起半寸,未开,先闻——墨香之下透着一丝极浅的冷,像昨夜风里未散的酒。他把书放回案上,转目看钟繇:“钟侍郎,孟德答我三问否?”
钟繇眼中光一敛,拱手:“请镇北示问。”
陈宫在旁,扇骨轻敲案沿,声若雨点,提醒——那三问,昨夜已定:城与人?军与民?今日与明日?
吕布缓缓吐气:“一问:城与人,孰轻?”
钟繇不假思索:“城轻于人——但‘人’非一人,是万人之‘心’。”他加了一个“心”字,把刀刃从“曹纯”的脖子,斜斜移到“军心”的胸口上。
“二问:军与民,孰重?”
“民重于军——军失,可募;民散,则亡。”
“第三问:今日与明日,孰先?”
钟繇微顿,终究沉声:“今日先于明日——战机不待。”
帐中几处暗火同时一亮。陈宫目光如刀,暗赞:此三答,正合孟德手段:先以王道言民,再以霸道取势,落子,仍在“今日”。
吕布把画戟横起,指腹缓缓摩戟背,金铁在皮肤下发出极细的颤声。他忽然一笑:“好。孟德说‘城轻于人’,我记一笔。既然人重,那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