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势如破竹(1 / 3)
长江的浊浪裹挟着初冬凛冽的寒意,一遍遍拍打着北岸的礁石与滩涂,发出沉闷而持续的轰鸣。孙策按剑立于巨大的楼船“破浪”号船首,江风猎猎,将他那袭猩红的织锦披风扯得笔直飞扬,却丝毫吹不散他眉宇间那股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昂扬锐气与征服欲望。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舳舻千里的江东水师主力,大小战船星罗棋布,高大的帆樯如同森林般刺破江雾,各色旌旗在风中舒卷,猎猎作响,昭示着无可阻挡的兵威。剑锋所向,正是那一江之隔、看似平静的庐江郡。
袁术败亡后,接掌庐江的刘勋,其统治根基比孙策麾下谋士预想的还要脆弱不堪。此人志大才疏,性情猜忌,既无力整合庐江内部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也未能沿着漫长的江岸线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面对孙策挟新破袁术、尽收淮南的赫赫兵威,以及这雷霆万钧、直捣腹心的渡江攻势,庐江郡零星而混乱的抵抗,在江东虎狼之师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近乎于一场拙劣的闹剧。
整个进军路线,在周瑜的精心谋划下,清晰、高效且致命。江东军充分发挥其赖以起家、日益壮大的水军绝对优势,主力舰队自历阳、牛渚等主要港口启航,横渡江面,选择庐江境内几个关键的水陆要冲实施强行登陆,如同一把精准的尖刀,瞬间切断了庐江郡南北各城邑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与此同时,周瑜另派数支偏师,多张旗帜,大造声势,沿长江西侧水域巡弋,摆出随时可能逆流而上、进击荆州江夏郡的进攻姿态。此一石二鸟之策,既有效地迷惑和震慑了南岸的刘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也为主力攻略庐江创造了安稳的侧翼环境。
第一场勉强称得上像样的战斗,发生在庐江郡治所——皖城。这里也是太守刘勋亲自坐镇的最后堡垒。城墙之上,旌旗歪斜,守军士卒面带惶惑,士气低迷。当孙策乘坐的楼船靠岸,攻城器械尚未完全架设妥当之际,这位年轻的主帅已然不耐等待。他猛地抽出家传古锭刀,厉声长啸,竟不顾身边亲卫阻拦,身披重甲,亲冒矢石,借助飞钩绳索,如同矫健的猿猴般,率先攀上云梯,直扑城头!主帅如此悍不畏死,身先士卒,极大地刺激了紧随其后的江东健儿,他们发出震天的呐喊,如同决堤的洪流,疯狂涌向城墙。守军本已摇摇欲坠的斗志,在孙策那仿佛战神下凡般的勇猛冲击下,瞬间彻底崩溃,几乎未做像样的抵抗便四散奔逃。刘勋在城楼望见孙字大旗已然在垛口飘扬,敌军如潮水般涌入,惊得魂飞魄散,连留在府中的家眷妻小都顾不得了,只带着数十名心腹骑兵,仓皇打开西门,丢盔弃甲,向着荆州方向狼狈逃窜,只求能捡回一条性命。
孙策既已破城,岂容此等庸碌之辈走脱,未来成为隐患?他麾下大将周泰,早已奉命率领一支精锐轻骑,提前数日便已悄然迂回,潜伏于庐江与江夏交界处的险要隘口。当惊魂未定、人困马乏的刘勋队伍一头撞入伏击圈时,周泰如同猛虎出闸,挥刀便杀将过去。这场战斗毫无悬念,短暂而血腥。周泰一马当先,直取刘勋,不到三个回合,便将这位丢城失地的庐江太守斩于马下,其残存亲卫见状,或跪地乞降,或星散逃入山林。
皖城陷落,主将授首,这两个惊人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庐江全境。本就人心惶惶的各地官吏、守将,闻讯后最后一丝抵抗意志也土崩瓦解。孙策大军随后水陆并进,所到之处,城池多半望风而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亦不在少数。孙策严令部下不得劫掠扰民,违令者斩;对主动归降的原有官吏,只要没有大恶,多半予以留任安抚,迅速接管地方政务,恢复秩序。他这一套雷厉风行、恩威并施的刚柔手段,展现出远超其年龄的政治成熟度,使得偌大一个庐江郡的局势,竟以惊人的速度平定下来,迅速转化为江东集团的战争潜力。
捷报传回江北的历阳、寿春等重镇,留守的程普、黄盖等宿将自然是老怀大慰,欣喜之余,也更加紧了了对江北漫长防线的整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