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江东砥柱(1 / 3)
历阳城内,原本属于袁术部将的军府如今已被改造为孙策的前线指挥中枢。府内气氛热烈而务实,摒弃了虚浮的礼仪,充满了金戈铁马的实干气息。孙策高坐于主位之上,尽管连日征战、军务繁忙,但他脸上却毫无疲态,反而因接踵而至的胜利而显得容光焕发,眼神明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其中跳跃。周瑜、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核心文武分列左右,人人精神抖擞,目光灼灼。
“诸位!”孙策声音洪亮,如同战鼓擂响,没有任何寒暄赘言,直接切入主题,“寿春已定,淮南大局初安,此乃全军将士用命之功!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愈发激昂,“放眼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吾辈如今真正掌控者,不过丹阳大部及吴郡些许之地!会稽有王朗盘踞,倚仗名望,收揽人心;庐江为刘勋窃据,此庸碌之辈,竟也敢据地自守;更有严白虎等山越宗贼余孽,虽遭我重创,犹自龟缩于深山密林,伺机作乱!江东未平,根基未固,我等有何面目妄言驰骋天下,匡扶汉室?!”
他炽热的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和谋士的脸庞,最终,稳稳地落在了身旁那位丰神俊朗、羽扇纶巾的周瑜身上:“公瑾,大势已明,下一步,我军兵锋该指向何处?计将安出?”
周瑜闻言,从容不迫地站起身,其风采卓然,举止间自带一股运筹帷幄的沉静气度。他缓步走到厅中悬挂的那幅巨大的江东牛皮地图前,手持一支细木杆,手指精准而有力地点在几个关乎全局的战略要地之上,声音清越而沉稳:“伯符,诸位将军。瑜以为,我军新得淮南,虽士气正盛,然连番征战,兵力亦需休整,钱粮消耗巨大,实不宜在此刻四面树敌,分散力量。当集中我之精锐,攻敌之必救,择其薄弱而要害者,施以雷霆一击,力求速战速决,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他的木杆首先沿着蜿蜒的长江划过,最终重重敲击在北岸的庐江郡位置上。“庐江太守刘勋,乃袁术麾下旧将,其人志大才疏,庸碌无能,治军无方,麾下士卒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更兼其地缘孤立,北面有吕布麾下张辽虎视颍川,随时可能南下;南面则直面我江东锐利兵锋,可谓进退失据,真正的孤立无援!此等软柿,若不先取,更待何时?夺取庐江,一则可彻底肃清袁术在江北的最后残余势力,永绝后患;二则能将这片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冲之地彻底纳入我军掌控,与寿春、历阳等城连成一片,使我江北防线更加稳固,足以应对北方可能之威胁;其三,占据庐江,更可西望荆州江夏黄祖,为我军日后西进,报昔日黄祖杀父之仇,打开战略通道!”
在座众将,如程普、黄盖等沙场宿将,闻言纷纷颔首,面露赞同之色。攻打刘勋,确实风险最小,收益却极为可观,是当前最为稳妥明智的选择。
“然而,”周瑜话锋陡然一转,木杆随之移向地图东南方,那片广袤的会稽郡地域,“反观会稽太守王朗,此人与刘勋截然不同。彼乃名士之后,世代簪缨,在会稽郡乃至整个江东士林中都享有不低声望,施政以宽,颇得部分地方大族及民心,其根基远比刘勋来得深厚牢固。若对其行强攻硬打之策,恐怕会陷入僵持,迁延时日,空耗我军兵力钱粮,殊为不智。”周瑜的分析条理清晰,直指要害,“故,对于王朗,瑜以为,当以政治招抚、舆论攻心为主,以精锐军力进行战略威慑为辅。可先行派遣能言善辩、熟知江东事务之士,携带重礼与伯符亲笔书信,前往会稽面见王朗,陈说天下大势,指明利害关系,劝其顺应时势,归顺朝廷。若能不成而屈人之兵,自是上上大吉。若其冥顽不灵,恃傲不降,届时再调遣精锐之师,沿浙江(钱塘江)水陆并进,步步为营,挤压其生存空间,迫使其最终不得不俯首称臣。”
“至于吴郡、丹阳两郡境内,那些如同疥癣之疾的严白虎等残余山越宗贼势力,”周瑜的木杆最后在代表山地区域的阴影部分轻点数下,“此等匪类,依托山险,剿灭不易,然其势已衰,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