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使者、兵马与南巡之念(2 / 3)

加入书签

核心目的,本就是试探吕布态度,维持联盟关系。见对方仍有意维持江东与关中之间的战略协作,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已然落地。他脸上适时露出恍然与钦佩之色,再次躬身:“温侯与贾公一席话,真如醍醐灌顶,令外臣茅塞顿开。大义所在,确非私念可及。外臣定将温侯与朝廷之美意,原原本本,禀明我主。”

接下来的会谈,气氛便转向了务实。双方就淮南地区的现状、袁术残部的清剿、以及如何应对荆州刘表可能的威胁等实际问题,交换了看法。张纮言语谨慎,既表达了孙策稳定江东、向北发展的意图,也试探吕布对南方事务的介入程度。吕布与贾诩则回应得当,既展示了关注,也保留了余地。一场潜在的外交风波与联盟裂痕,在看似坦诚融洽的交谈中,被悄然弥合。

送走张纮后,吕布站在殿阶之上,望着远处宫墙的飞檐,对身旁的贾诩淡淡道:“孙伯符年轻气盛,心中定然不忿,玉玺之失,犹如骨鲠在喉。然其新得淮南,根基未稳,北有刘表,西……有我,其势未成,只能暂且隐忍。联盟之势,可维持,然对其江东动向,需加倍留意,不可不防。”

贾诩捻须颔首,眼中精光内蕴:“主公明鉴。孙策非池中之物,假以时日,必成心腹之患。然眼下,我军重心,仍在巩固新得之司隶、豫州之地,并图谋南阳,打通南下荆襄之通道。颍川乃前沿重镇,初附之地,民心未定,需大将镇守,文远(张辽)稳重干练,不可轻动。长安有徐荣坐镇,河内有陈宫统筹,洛阳有高顺布防,皆各有职司,亦难调动。”

吕布转身,走向悬挂于殿侧的巨幅牛皮地图,目光如炬,在其上纵横交错的疆域间巡弋。“弘农,乃我连接长安与洛阳、颍川之枢纽,更是我家眷、根基所在,不容有失。此地需有一支精锐可靠之兵马驻守,不仅能保根本无虞,更需能随时策应四方,尤其是东向支援文远,南向威慑南阳。”他的手指缓缓划过地图,最终点向长安以西,“拟调张绣及其部曲,移防弘农,归于文远节制,作为我军核心机动兵力。张绣久镇西凉,麾下多骁勇骑兵,其麾下‘北地枪王’之名犹存,整编之后,战力可观,正合此用。”

“主公英明。”贾诩深以为然,“张绣将军驻守弘农,凭借其西凉铁骑之锐,可保司隶西线安稳,更能东出颍川,南下宛城,进退自如。将其置于文远麾下,亦可令其更加融入我军体系,消弭隔阂。”

军令既下,迅疾如风。驻守长安西线的张绣接到调令,并未有任何迟疑。他深知这是吕布对他的信任与重用,当即整顿麾下经过汰选与补充的精锐骑兵与步卒,拔营起寨,浩浩荡荡开赴弘农。这支以原西凉军为骨干的生力军,甲胄鲜明,旌旗招展,骑兵奔驰间带着草原大漠特有的彪悍气息。他们的入驻,使得以弘农为核心的吕布集团心脏地带,防御力量与战略突击能力陡增,仿佛一柄收入鞘中的利刃,隐而不发,却寒芒内蕴。

处理完军政要务,吕布心中却萌生了一个愈发清晰的念头。他再次走到地图前,目光越过中原的山川河流,凝注于长江下游那片广袤的土地。孙策,这个在原本历史轨迹中如流星般璀璨而短暂的“江东小霸王”,如今真实地崛起于东南,既是盟友,亦是潜在的劲敌。仅凭文书往来,使者传话,终究是隔雾看花,难见真容。

“文和,”吕布忽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待此间事务稍定,我欲南巡一番。”

贾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主公欲往何处巡幸?”

“先去颍川,”吕布的手指落在颍川郡的位置,“看看文远和子龙将那里打理得如何,新附之地,士族百姓心思各异,总需亲自抚慰,宣示威仪。”他的指尖沿着汝南、弋阳的方向,缓缓滑向淮南,“若时机合适,条件允许,或许……可渡淮水,亲至寿春一带,见见那位孙伯符。”

贾诩沉吟片刻,脑中飞速权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