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各自的算盘(2 / 3)
不及的困境,如同阴云笼罩在每一位核心僚属心头。刘备端坐主位,手中那份诏书仿佛有千钧之重,让他眉头紧锁,久久不语。关羽、张飞、陈登等人分坐两侧,皆面色凝重。
“大哥!这还有啥好犹豫的?!”张飞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洪亮的嗓门震得梁上微尘簌簌而下,“袁术那狗贼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俺老张第一个不答应!正好借此机会,点齐兵马,杀奔寿春,夺了那鸟玉玺,也出一出去岁被他攻打、还有曹豹那厮反叛的恶气!”他豹眼圆睁,须发皆张,旧日的屈辱与愤懑在此刻被彻底点燃。
关羽一手抚着飘逸的长髯,凤眼微眯,沉稳开口:“三弟,稍安勿躁。讨伐国贼,匡扶汉室,此乃我兄弟夙志,义不容辞。然……”他转向刘备,语气沉重,“兄长,我军去岁新遭重挫,损兵折将,如今府库空虚,粮草不济,军械亦需补充,实难担当正面强攻淮南之重任。若贸然兴师,恐非但无功,反伤及徐州根本。还需谨慎行事,从长计议。”
陈登轻咳一声,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他脸色依旧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但眼神清明睿智:“府君,关将军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言。袁术称帝,人神共愤,天下共击之,此乃煌煌大义所在,我徐州若毫无表示,必失天下士民之心,日后难以立足。然,若直接发兵远征淮南,确非良策,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稍稍停顿,整理思绪,继续道:“登以为,我徐州当下,可分两步应对:其一,立即草拟奏表,以最恭谨之辞,上表长安朝廷,表明我徐州上下拥护天子、誓与国贼不共戴天之坚定立场,此乃占据大义名分。其二,可派一员智勇兼备之上将,率领数千精干人马,移动至我徐州与豫州或淮南接壤之边境要地,树起讨逆旗帜,名为声援王师,实则观望形势,静待其变。若诸侯进击顺利,袁术内部生变,出现可乘之机,我可相机夺取一两处临近城池、关隘,以为进取之基,或至少扩大缓冲;若事不可为,袁术抵抗顽强,或曹操、吕布等心怀叵测,则务必保全实力,迅速退回,谨守本土。眼下之势,曹操虎视于西,吕布鹰扬于上,孙策狼顾于南,我徐州……实乃四战之地,强敌环伺,一切行动,当以自保为上,徐图后进。”
刘备沉默良久,脸上那惯有的仁厚与深切的忧虑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沉重。他深知陈登的分析句句切中要害,徐州再也经不起任何一场大的折腾了,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他最终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力不从心的无奈,声音却依旧努力保持着沉稳:“元龙之言,老成持重,甚善,便依此策。”他看向关羽,“云长,此事关乎重大,非你不可。由你亲自率领三千精锐,移师至徐豫边境之僮县一带,树起讨逆大旗,广布哨探,密切关注豫州战局与袁军动向。切记,不可意气用事,不可浪战,一切以保全我军实力、观望局势为第一要务!”
“兄长放心,弟,领命!”关羽起身,抱拳应诺,丹凤眼中寒光一闪,既有对任务的重视,也有一丝不能尽展所长的遗憾。
张飞兀自愤愤不平,还想再争,却被刘备用一道不容置疑的严厉眼神制止,只得悻悻坐下,抓起案上酒樽一饮而尽。下邳城的回应,充满了现实困境下的无奈、挣扎与极其审慎的考量。
荆州,襄阳。州牧府邸。
府邸临水而建,窗外是波光粼粼的汉江与葱郁的岘山,春日的暖阳与和煦的春风,将此地渲染得如同世外桃源。然而,这份闲适雅致,也难掩此刻厅堂内的凝重气氛。刘表将手中诏书轻轻放在案几之上,动作优雅从容,他抬起眼,目光缓缓扫过麾下最重要的谋士蒯良、蒯越兄弟,以及掌握军权的将领蔡瑁。
“吕布的动作,倒是快得很。”刘表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在评论一件与己无关的趣闻,“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招牌,看来是被他越用越娴熟了。一道诏书,便想让天下人为他火中取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