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守护者(八十二)(3 / 4)

加入书签

已经拿出工兵铲,正要往下挖,却被陈轩拦住:“慢着。”他指着泥土里嵌着的一块青花瓷片,“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瓷,说明这地方后来被翻动过,直接挖容易破坏底下的东西。”

说着,他从工具包里取出套考古用的小毛刷和竹片,像绣花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表层泥土。晨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他专注的侧脸投下层柔和的光晕,小林突然觉得,师父此刻的神情,和古籍里记载的玄山氏竟有几分相似。

泥土一点点剥离,露出块青灰色的匣钵盖。陈轩用竹片沿着边缘轻轻撬动,匣钵盖“咔”地一声裂开,里面露出半截米黄色的瓷片,釉面温润如玉,带着种说不出的莹润光泽。

“是官窑的!”小林压低声音,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光。他在古玩店当学徒时,曾见过博物馆送来修复的官窑残片,就是这种独特的“米黄釉”,釉层里还藏着细密的开片,像春蚕啃过的桑叶。

陈轩没说话,手里的毛刷轻轻扫过瓷片表面。随着浮尘褪去,瓷片上隐约显露出半朵缠枝莲纹,线条流畅婉转,笔触间带着股皇家器物特有的端庄大气。他心里已经有了数——这应该是件贯耳瓶的肩部残片,这种器型在宋代官窑里很常见,多用来插花或陈设。

两人轮换着清理,不知不觉已挖下去半米深。当整组匣钵完全露出时,连陈轩都忍不住倒吸口凉气——足足三个叠在一起的匣钵,每个都用耐火泥密封着,显然是当年窑工特意藏起来的。

“小心点,别碰碎了。”陈轩用撬棍撬开最上面的匣钵,里面的瓷器已经碎成了好几片,但拼接起来能看出是个完整的器型。他把残片轻轻放进铺着软布的箱子里,指尖触到釉面时,能感觉到种细腻的温润,像摸着块上好的和田玉。

挖到第三个匣钵时,玄鉴镜突然发出阵轻微的嗡鸣。陈轩心里一动,把镜子凑到匣钵口。镜面的虹光突然变得浓郁,像有层流动的彩虹裹住了匣钵。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揭开匣钵盖——里面躺着的,竟是件几乎完整的官窑贯耳瓶!

瓶身有处细微的裂痕,应该是当年埋藏时不小心磕碰的,但整体保存得极好。雨过天青的釉色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瓶颈两侧的贯耳对称工整,瓶腹上的缠枝莲纹一气呵成,最妙的是釉层里的开片,细密得像蝉翼,在光线下若隐若现。

“师父,这……这是真的宋代官窑?”小林的声音都在发颤,他入行三年,还是头次见到这么完整的宋代官窑器。

陈轩没回答,而是拿出玄鉴镜贴近瓶身。镜面的虹光瞬间涌入瓶体,原本肉眼难辨的开片纹路突然变得清晰,像无数条金色的细线在釉下游走。更神奇的是,瓶底原本模糊的“官”字款识,在镜光下竟显出淡淡的朱砂色,笔锋间还藏着个极小的“玄”字——是玄山氏的私藏印记!

“是玄山氏收藏的真品。”陈轩轻轻抚摸着瓶身,“你看这釉色里的星点,正是《辨瓷手记》里说的玛瑙入釉的特征。”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小林惊喜道:“是你昨天安排的警察来了?”

陈轩却皱起眉:“不对,声音太近了,像是直接冲这里来的。”他抬头望向窑址入口,只见几个穿警服的人正快步走来,为首的却不是昨天联系的张警官,而是个面生的中年男人,眼神锐利地扫过他们的发掘现场。

“你们在干什么?”男人亮出警官证,语气严肃,“这里是文物保护单位,谁允许你们擅自挖掘的?”

陈轩拿出提前准备的考古队证明:“我们是市博物馆的,接到线索来进行抢救性发掘。”

男人接过证明看了半天,突然冷笑一声:“市博物馆?我怎么没接到通知?而且你们这工具也太简陋了,不像专业队伍。”他挥了挥手,“把东西先扣下,跟我们回所里一趟。”

小林急了:“这些是重要文物,不能随便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