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十二)(4 / 6)
刻变成浑浊的蓝绿色,“真的铜锈含氧化亚铜和碱式碳酸铜,遇水不会这么显色,更不会有酸味。这是你作坊里搜出来的配方,自己看吧。”
一张泛黄的纸被推到老鬼面前,上面用毛笔写着“青锈方”三个字,硝石一钱,置阴处七日,刷于铜器……”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刻意模仿古方的讲究。
老鬼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手指不自觉地抠着椅子扶手的裂缝。陈轩在观察室里看得清楚,这是心里发虚的表现。他想起玄山氏笔记里写的“观人如鉴物,心虚者指节发僵,气浮者眼神游移”,果然不假。
“这方子……是堂主给的。”老鬼终于松了口,声音低了半截,“我就是按方子调配,具体怎么用,都是他亲自盯着。”
“你们堂主在哪儿?”李警官追问。
“不知道,”老鬼摇头,“他从不跟我们说行踪,平时就用加密电话联系。我们都叫他‘先生’,连真名都不知道。”
陈轩皱起眉。从地下仓库的规模来看,伪古堂绝不止老鬼和刀疤脸两个人,堂主能把核心信息藏得这么深,显然是个极谨慎的人。他拿起桌上的证物袋,里面装着从老鬼口袋里搜出来的半块玉佩,玉质粗糙,雕着个简化的“玄”字——和邙山窖藏青铜器上的刻字惊人地相似。
“这玉佩哪来的?”陈轩敲了敲观察室的玻璃,示意李警官问这个问题。
李警官会意,把玉佩的证物袋推过去:“认识这个吗?”
老鬼的瞳孔猛地收缩,像是被烫到似的往后缩了缩手:“这……这是去年在洛阳收的,不值钱的玩意儿。”
“上面的‘玄’字,是什么意思?”
“就是个装饰……”老鬼的声音开始发颤,手指绞在一起,“警官,我真不知道,就是觉得好看才戴着。”
陈轩站起身,对身边的警员说:“麻烦让李警官问他关于‘玄山氏’的事。”他有种预感,这玉佩和邙山窖藏脱不了干系,伪古堂仿造商周青铜器,恐怕不只是为了赚钱那么简单。
观察室的门开了条缝,李警官听完传话,回到审讯桌前,放缓了语气:“老鬼,我们查到你十年前因为伪造唐三彩被判过刑,当时的主犯,是不是也姓‘玄’?”
这句话像是戳中了老鬼的痛处,他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你们……你们怎么知道?”
“看来是猜对了。”李警官身体前倾,“那个人,是不是叫玄山氏?”
“不是!”老鬼几乎是吼出来的,随即意识到失态,压低声音道,“玄山氏是清末的高人,怎么可能干这种事……当年的主犯,是个自称‘玄山后人’的年轻人,说手里有玄山氏的藏宝图,能找到真正的老物件。我们跟着他挖了半年,什么都没找到,最后只能靠伪造文物赚钱,结果被抓了。”
陈轩心里一动。玄山后人?难道是玄山氏的家族传承者?可邙山窖藏的青铜器上都刻着“玄”字,显然是玄山氏自己的收藏,按理说不该有后人去盗掘。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或者说,那个“玄山后人”根本是冒牌货。
“那个年轻人长什么样?”李警官追问。
“三十多岁,左眉角有颗痣,说话文绉绉的,总拿着本线装书翻来翻去。”老鬼回忆道,“他说那是玄山氏的《藏珍录》,里面记着二十多处藏宝地点。我们当初信了他的邪,把家底都投进去了……”
陈轩的呼吸顿了顿。左眉角有痣?这个特征他好像在哪见过。他猛地想起师父临终前整理的相册,里面有张泛黄的合影,师父身边站着个年轻人,左眉角确实有颗痣,照片背面写着“徒侄玄明,民国三十七年秋”。玄明……难道就是那个“玄山后人”?
“后来呢?”李警官的声音把陈轩拉回现实。
“后来他拿着我们凑的钱跑了,说是去江南找什么‘瓷都秘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