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疽发背而死(3 / 3)

加入书签

塞,又因低血压使内脏供血不足,引发内脏产生溃烂、坏疽,最后坏死。

中医称为,五脏溃烂。

好恐怖的一幕

这还没完。

急性蜂窝织炎和脓毒血症又会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又加重全身性的炎症。最终使脑部感染和全身炎症恶性循环。

然后,就是迅速死亡

南宋医学发现,疽只要数日就可以长很大,溃烂后内部紫黑色,是坏死的组织,有时并发五脏六腑溃烂,这是并发脓毒血症,引发内脏坏疽而死。

现在看看中医里面最恐怖的背疽。

背疽指背部脊柱附近的有头疽,中医称发背;生于背其他部位及腰部两旁者称搭手。

根据疮疡经验全书

发背又分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

上发背,疽发于背部第七颈椎部位,在后脖子的大椎附近。

中发背,疽发于背部中心,又名对心疽。

下发背,疽发于腰部命门穴,又名对脐发。

前面说过,细菌感染皮下结缔组织,背部和后颈的皮肤较厚,不容易破脓,容易引发脓毒血症。

痈一般无头,脓肿一般为10厘米之内,容易出脓溃烂,也好治。

疽大的甚至可以长到30厘米,几天之内长成有头疽,形成黑色的坏死物。

脊柱发生的背疽最为恐怖,不但会并发脓毒血症,还会直接感染脊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在古代,就是绝症了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反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寒邪其实是细菌,导致血流不通畅,产生痈肿。寒气化为热,就是细菌引发了炎症。然后熏于五脏,感染了内脏器官,导致死亡。

发于颈,名曰天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后颈的叫作天疽,前伤任脉,就是感染中枢神经,十天就会死亡。

史料中经常有“背疽发作而卒”的记载。本来,按现在人掌握的情况,背上长个脓疮,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就算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没有化脓消炎的特效药,但是,只要把背疮弄破,把里面的脓挤了,再敷一些草药或者是药膏,很快也都会好。

为什么这对于古人来说,却就成了绝症,只要流脓就会死呢

又因为后背的皮肤较厚,脓肿不容易破头,并发感染败血症,严重到脓毒血症,引发全身性感染。

现代也有人因为用手挤破口鼻危险三角区的小痘痘,导致细菌进入血流,引发败血症死亡。

产生疽的病原主要是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而古代那些背疽发作而死的有名的人。

最熟悉的当属楚霸王项羽的亚父范增、南宋宗泽和大明徐达,这些人地位和影响力很大,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救下。

但是,偏偏却是死于背疽,而且被历史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这个丹毒严重的时候,真的是会死人的。

而今天遇到那位王老板的情况,确实是比较轻的。

除此之外,这个丹毒还好发于新生儿,而新生儿丹毒对于刚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婴儿伤害特别大,但是,这属于胎毒一种,是天生从母胎带来的。

除此之外,婴儿出生受到喂养的母乳也是有特别大的关系。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