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疽发背而死(2 / 3)
> 陆长清除了在家看书,跟着孙逸鸿学习中医理论外,也没有其他什么事。
想到爷爷都两三个月没有出去过,现在正好开车带他们出去兜兜风,呼吸郊区的新鲜空气。
“也好,明早让保姆王姐也跟我们一起去。”
林启芳很高兴。
但是,这十年家里的情况,让她很清楚,财不外露,即使陆长清现在有房有车,也不值得和其他人炫耀,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陆长清先去洗澡,回到房间。
陆长清想起今天给那位山庄王老板看病的丹毒,在学习中医理论前,陆长清和孙逸鸿讨论丹毒这一个外科皮肤病。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丹毒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孙太医,你的意思是,这个丹毒更严重会有疽除了疼痛欲生欲死外,甚至会导致死亡”
“确实是有这样,疽发背而死。”
疽发背而死,是古人最著名一种病死的方法。
中医称为发背疽;从现代西医的观点看,是背部急性蜂窝织炎,引发坏死性筋膜炎,并发脓毒血症,并感染中枢神经。
发背疽,不是一个小痘疮疙瘩,而是非常凶险的,在古代简陋医疗条件,很容易并发脓毒血症,致死率极高。
按照西医以及现代科学说法,后背容易发疽,是因为后背不易清洁,感染细菌生小疙瘩后,不容易注意。
如果细菌仅仅感染角质层或真皮层的毛囊,就会形成痤疮等小脓肿,年轻人会有青春痘,也叫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疖子发生的机理都是类似的。
但是痤疮仅仅是入侵到真皮层。
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金黄葡萄球菌等,会突破真皮层,侵入真皮层
金黄葡萄球菌在皮下结缔组织形成感染灶,引发炎症,形成一个脓腔,产生溃疡,流脓。
这时,中医叫作痈。
西医叫作急性蜂窝织炎。
也就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
大的脓肿可以有拳头般大,临床还有更大的。
现代医疗处理,切开引流脓血,抗生素治疗。
如果急性蜂窝织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细菌栓堵死血管,使周围的血管坏死,又引发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导致皮下结缔组织和筋膜坏死,有时并发全身中毒性休克。
这时出现大面积的片状紫红色脓肿,病人感觉疼痛,一天之内可以感染一个手臂或一条腿,甚至大半个背部。
由于血管被细菌栓塞,皮肤开始发黑,出现大疱,皮下结缔组织和筋膜发黑坏死。
这时,中医叫作疽。
急性蜂窝织炎更可怕的是,引发并发症败血症的最高阶段,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大量新的化脓性病灶。
这时候,金黄葡萄球菌进入血流,传遍全身,先是高烧,烧退后进入低温,细菌和毒素遍布全身血流,引发低血压。
全身内脏器官都开始出现脓肿,内脏血管被菌栓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