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政变余波(2 / 4)

加入书签

后党走狗,如潘岳、杜斌、郭彰这些平日为贾谧鼓吹的文士,还有在如欧阳建、解系、解结等在关西与孙秀结怨的故仇,全部无一幸免,统统被下了诏狱。

当年风靡文坛的金谷二十四友,于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但对于如何处置这些人,大家众说纷纭。

诸王是以为太子复仇的名义起兵,可实际上,有些后党明面上并没有支持废除太子,比如裴頠、张华,尤其是裴頠,一度和废太子司马遹走得很近。

是否要将这些人轻拿轻放,是朝廷争论的一个重点。

而孙秀的态度非常直接:凡是后党,统统有罪。

只是按照八议规定,出身公侯高门的,仅论犯人一人,没有公侯出身的,尽数夷灭三族。

然后他快刀斩乱麻,在政变后的第四日,下令说,除了皇后以外的所有犯人,一律用草绳系了拉到七里涧斩示众。

消息传出后,由于恨极了后党,很多洛阳人都来观看,哪怕当时天气阴沉,似乎要下雨,渠水两旁仍然是人满为患。

傅畅在信中说,当时贾谧被拖上来的时候,人群中一阵欢呼,刽子手的大刀砍下去,不少人都拍手叫好。

这是因为贾谧在洛阳横行十余年,如今得此报应,人们都觉得出了一口气。

但随着斩的继续,许多幼童也被揪住衣领拉上了行刑台,行刑人一手一个,好像拎小鸡似的,快步提上来。

这些幼儿匍匐在地,茫然不知所措间,就被刽子手拽住头,用短刀割下头颅,扔在地上。

人们见此可怖情形,无不心中一紧。

杀到后来,犯人是一排排地砍杀,从辰时开始,竟然一直杀到了午后。

堆起的尸体大约有数千人,扔在沙地上,一眼望不到头。

每杀一排人,就会有人用清水冲洗行刑台上的鲜血,可杀到最后,台上仍然染上了一层冲不尽的血色,地上的血腥味浓得几乎化不开。

围观的那些洛阳人,又没有上过战场,哪里受得了这个场面?杀到一半就各自散去了。

这一下真是叫所有人记住了孙秀,知道了什么叫杀伐果断。

他们私下议论说:“当年皇后杀三杨和楚王的时候,有这么残酷吗?应该也没有吧?”

而人们口中的这个皇后贾南风,已经被废黜皇后之位,关押到金墉城内。

在后党被杀尽的第二日,她也被赐下一杯金屑酒,无声无息地死亡了。

听金墉城的宫人说,这位废后刚来时状若疯狗,是被打断了手脚才消停下来,然后是杀猪一般,强摁在地上撬开嘴灌进去的毒酒,但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是对后党的处置,然后是政变的封赏,这也是刘羡真正关注的部分。

孙秀先是通过诏书,大赦天下,紧接着开始了对赵王父子与孙秀的封赏:

以赵王司马伦为政变元功,任命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如晋宣帝辅魏故事,下辖府兵万人;

同时任命世子司马荂为冗从仆射,掌握宫中禁军;

次子司马馥为前将军,封济阳王;

三子司马虔为黄门郎,封汝阴王;

四子司马诩为散骑侍郎,封霸城侯;

孙秀自己为中书令,封泰山郡公。

孙秀给赵王拟定的这份封赏足称丰厚,直接获得了名义上的监国权力,司马荂担任的冗从仆射是三大禁军领之一,加上司马虔的前将军,如此就意味着掌握了洛阳的一半晋军。

而孙秀晋升中书令,所有诏书都要由他起草,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这一番任命下来,赵王的篡位之心可谓毫不掩饰。

然后是对宗室进行封赏:

以废太子司马遹之子司马臧为皇太孙;

淮南王司马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中护军;

梁王司马肜为太宰,守尚书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