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新戏(1 / 4)
星耀传媒的会议室飘着刚煮好的龙井香,是陈导自带的明前茶,青瓷茶杯里的茶叶根根立着,像极了景德镇窑里刚出的瓷针。
阳光从百叶窗漏进来,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落在陈导攥着的剧本上——那本烫金封面的本子,封面上“青釉”
两个字是陈导亲笔写的,墨色里掺了点景德镇特有的天青釉料,在光下泛着淡淡的瓷光。
陈导的袖口还沾着点浅灰色的瓷土碎渣,是昨天在景德镇古窑看开窑时蹭上的,碎渣嵌在他袖口的缝线里,像藏了粒小小的瓷籽。
他把剧本往成彦面前推了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封面,指节上的老茧蹭得烫金纹路“沙沙”
响:“成彦,这剧本你得好好翻,里面夹着张佛罗伦萨陶瓷博物馆的照片,我上次去拍的,你看那展柜里的青花瓷,釉色跟咱们景德镇的多像,就是多了点海外漂泊的景儿。”
成彦伸手接剧本时,指尖先碰到了封面的烫金——比想象中暖,是被陈导攥了一路捂热的。
她轻轻翻开,纸张出“哗啦”
的轻响,第一页就看到陈导的手写批注,字迹有点潦草却有力:“此处拍修复镜头时,让演员盯着瓷器的釉色,别眨眼——参考你拍《幕后之光》里张师傅补飘带的状态,他当时盯着壁画看了三分钟,连呼吸都放轻了,那股‘跟活儿较劲’的劲儿,就是我要的。”
她的心跳突然漏了半拍,指尖沿着批注的墨迹慢慢划,想起去年在敦煌,张师傅磨滑石时说的话:“跟瓷器、壁画打交道,得把心沉到釉色里,你急,它就跟你急,你静,它才肯给你露真容。”
那时候她还不懂,直到现在看到剧本里写的“女主对着青花瓷看了半小时,才敢下第一刀修复”
,突然就懂了那股“静”
的分量。
“我前前后后看了三遍《幕后之光》。”
陈导端起青瓷杯喝了口茶,茶沫沾在嘴角也没擦,反而指着剧本里的陶瓷修复片段,“你拍张师傅补壁画时,眼神里那股‘懂’太难得——现在的流量小花,演匠人就只会摆俩姿势:要么皱眉盯着工具,要么假装擦汗,上次林薇薇试镜,你猜她怎么着?”
他突然放下茶杯,模仿林薇薇拿修复刀的样子——手腕翘得老高,刀尖对着空气比划,还故意挤眉弄眼:“她拿着修复刀跟男主说‘你看我修得好不好看’,我当场就憋不住了,说‘林小姐,这是修复刀,不是口红,不用对着人比划’!”
小夏在旁边“噗嗤”
笑出声,手里的笔记本晃了晃,页角卷得像波浪的纸边掉了片下来。
她赶紧捂住嘴,却还是忍不住吐槽:“我还听说林薇薇为了抢这角色,托关系给您送了套清代粉彩瓷,结果您直接让助理送回去了,说‘我要的是能演好修复师的演员,不是能收古董的收藏家’,把她经纪人都怼得说不出话!”
陈导哈哈笑起来,指节敲了敲剧本:“送瓷器有什么用?她连‘窑变’和‘烧裂’都分不清,上次采访还说‘陶瓷修复就是用胶水粘粘’,被景德镇的老匠人骂惨了——成彦,你不一样,你拍过张师傅,知道匠人手里的活儿有多金贵,这才是我找你的原因。”
成彦没接话,翻到剧本底37页,指尖停在那段描写上:“女主站在佛罗伦萨博物馆的展柜前,指尖隔着玻璃碰向青花瓷的釉色,像碰着隔了百年的乡愁,眼泪没掉,却把修复刀的柄攥出了汗。”
她的眼眶突然有点热,想起去年在敦煌研究院,第一次看到张师傅修复的唐代飞天壁画时,也是这样——明明心里翻江倒海,却连呼吸都不敢重,怕惊扰了那些沉睡的色彩。
“这角色……太贴我了。”
成彦的声音有点哑,指尖轻轻碰了下纸上的“修复刀”
三个字,像捧着真的工具。
“贴的就是你。”
陈导身体往前倾了倾,从公文包里掏出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