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第一更)(6 / 14)

加入书签

p;另一时空历史上这一次科举,苏轼处境却很为难。虽说如苏轼之意以文章取士,但因旧党内部倾轧,朔党和洛党一直攻讦苏轼,所以苏轼连自己的得意门生李廌也不敢录取。

    最后导致了李廌一生没有为官。

    苏轼既是推辞,而苏辙,程颢则分别兼着礼部尚书和太学祭酒的职务,无法主持科举。

    所以章越决定用蔡卞出任权知贡举,这也是为蔡卞以后铺路。

    事实上章越选择蔡卞作为替手,陈瓘,曾布皆颇有异议,甚至连亲兄弟蔡京也不支持。

    蔡京想单干,独挑大梁。而对于蔡京,章越就是没办法不喜欢这个人。

    而这一次省试所取六百零八人中,太学出身或地方州县出身的学子则有三百八十八名,这人数远远胜过章越当年科举时,也胜过熙宁元丰任何一个时期。

    明朝的‘科举必由学校’也是如此。

    汉唐朝廷皆倚重士族,故有东晋时王与马共天下之语。

    而宋起开始逐步纳入寒门进入统治阶级。

    而到了明清时,贫民初步进入流动。

    明清科举很少有‘在野’的读书人考取进士。除了官学,章越也支持民间办学,以书院的形式考取,当然书院必须先经过朝廷的认可。

    在过去一年内,因‘考成法’不称职职丢官或致仕的官员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人,之后再上报尚书省又审一遍,最后才减至七十余人,科举扩招也是需要人来填补所缺。

    每逢科举,必有事发生。

    元丰八年省试,蔡卞为同知贡举结果因考场着火,差点被罢。当时除了蔡卞,蔡确心腹何正臣是知贡举,那场火被新党怀疑是旧党故意放了的,要倒新党的台。

    同样这次省试落榜之人大肆抨击,认为朝廷过于倚重于太学。

    这背后也是新党旧党中失意之人在兴风作浪。不过这样不实言论过了一阵就平息了。

    省试之后,蔡卞在省试中的出题《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也在官场上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这一策论题目,章越是非常明白了。

    蔡卞不愧懂得自己心意,恰如其分地言明章越主动收服汉唐旧疆,开拓进取,则促进对内变法之义。

    那么法家拂士是何人?

    也是一个命题。

    省试题目拟定后,冯京首先在天子面前言蔡卞所拟题目不妥,不是章越入朝后调和新人旧人的目的。

    而蔡卞则道,法家拂士并非言战国时的法家,而拂士是贤士,并无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