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毕业骊歌与归巢之志(1 / 4)

加入书签

六月的上海,空气湿热粘稠,仿佛能拧出水来。

梧桐树冠如盖,投下斑驳的绿荫,却挡不住毕业季特有的、混合着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憧憬的躁动气息。

上海水产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学士服、头戴方帽子的毕业生们,他们或成群地拍照留念,或依依惜别,或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去向。

校园广播站反复播放着略显伤感的毕业歌曲,为这个离别的季节更添了几分氛围。

但在3o7寝室,气氛却有些与众不同。

这里固然有对四年同窗情谊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即将奔赴共同战场的默契与昂扬。

学位授予仪式在大礼堂隆重举行。

当陈遇从院长手中接过那本沉甸甸的、印着“上海水产大学”

字样和校徽的学士学位证书时,心中涌起的感慨远比其他同学更为复杂。

前世,他浑浑噩噩,连一张像样的文凭都没拿到,成了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今生,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学业,更在这四年里,打下了一份充满希望的事业根基。

他轻轻摩挲着证书光滑的封面,仿佛能透过它,看到父亲陈平欣慰的笑容和母亲毛凤英激动的泪光。

这份证书,是对他重生以来所有努力的一份重要认可,也是告慰父母前世遗憾的一份厚重礼物。

“老陈!

看这边!”

赵强的大嗓门打断了陈遇的思绪。

他穿着略显紧绷的学士服,帽子歪戴着,正搂着周凯和李文博,冲着陈遇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周凯精心打理了型,学士服穿得像时尚风衣,还特意调整了绶带的角度。

李文博则一如既往地严谨,衣着整齐,眼神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更专注于“旭遇”

技术研的期待。

四人凑在一起,请路过的同学帮忙拍下了珍贵的合影。

镜头定格下他们年轻的脸庞,笑容灿烂,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背景是熟悉的校园,但他们的心,早已飞回了那个与他们家庭血脉相连、步行仅需十来分钟的省城红星厂区——他们的“旭遇”

基地。

“总算毕业了!”

赵强长舒一口气,一把扯下学士帽,用力扇着风,“俺这心里就跟这天气一样,又热又躁,就想着赶紧回厂里,大干一场!

学校的池塘都快被俺钓遍了,没劲!

还是想着咱们‘虎煌’钓竿钓大鱼带劲!”

周凯整理着被赵强弄乱的衣领,笑道:“强哥,你这急性子。

毕业是新征程的开始。

咱们回去,面对的可是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复杂的挑战。

我连咱们‘旭遇’品牌下一阶段的推广方案都想好了好几个雏形了。”

李文博推了推眼镜,冷静地补充:“根据前期数据,‘虎煌2o’工艺已趋于稳定。

毕业设计期间积累的关于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的思路,需要尽快在厂里进行实验验证。

尤其是孙宇和张伟提到的那几个模型优化点,亟待实践检验。”

陈遇看着三位并肩作战四年的室友,也是未来事业上最亲密的伙伴,心中暖流涌动。

他拍了拍赵强的肩膀,又看向周凯和李文博:“兄弟们,这四年,谢谢你们!

没有你们,就没有‘旭遇’的今天。

大学结束了,但我们真正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家里(指厂区和家)一切都好,就等我们回去,大展拳脚!”

他们的约定清晰而坚定——不投简历,不找工作,毕业后全员直接返回省城“旭遇”

基地,全身心投入他们共同的事业。

在这个大学生还普遍追求“铁饭碗”

或进入外企、机关的2oo4年,他们的选择无疑是大胆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