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新家(1 / 3)

加入书签

决定搬迁的消息像一阵风,吹遍了小小的“旭遇”

工作室,也吹进了红星厂下岗职工们忐忑的心中。

希望,如同干涸河床下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像一台上紧了条的机器,分头高运转。

陈遇和毛蛋负责与红星机械厂留守处、市工信局对接,签订正式的厂房租赁协议,并办理各项手续。

协议条款异常优惠,印证了政府扶持的决心。

同时,毛蛋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安置下岗职工”

这张王牌,顺利地从市商业银行拿到了一笔条件优厚的低息贷款,专门用于搬迁改造和初期运营。

周凯和李文博暂停了手头的学术工作,全心投入到新厂区的规划设计中。

他们拿着卷尺和笔记本,一次次往返于老旧工作室和空旷的第五车间,测量、绘图、争论。

周凯挥他的“时尚”

嗅觉,负责办公区和展示区的概念设计,力求在有限的预算内营造出专业、创新的氛围。

李文博则运用他的严谨逻辑,规划生产区的设备布局、物流动线,甚至计算照明天花板的高度对操作精度的影响。

孙宇和张伟通过传真和邮件来了详细的设备搬迁注意事项、电路负荷要求以及网络布线方案。

王小虎和赵强成了体力活的主力。

他们带着初步筛选出的几名有力气、人也机灵的下岗青年(算是提前上岗),开始打包现有设备、原材料和工具。

每一个螺丝、每一卷碳纤维布都被小心地归类、标记。

王小虎对着那台陪他度过无数日夜的“摇钱树”

手摇粉碎机,颇有些不舍:“老伙计,咱们要换大房子了!

以后给你配个电动的兄弟!”

陈平师傅则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他凭借着对老厂区的熟悉和几十年积累的机械经验,成了新厂房改造的“总顾问”

哪里的地基最扎实,哪里的承重梁不能动,原有电路的总闸在哪里,排水系统是否通畅……他都了然于胸。

他常常一个人在新车间里踱步,时而用脚跺跺地面,时而用手敲敲墙壁,眼神里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筹划。

工人们见到他,依然尊敬地喊一声“陈科长”

或“平哥”

,这种熟悉的氛围,让他脸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母亲毛凤英和林莉的母亲赵梅,也没闲着。

两位多年的老姐妹,此刻成了后勤保障的“核心”

她们负责为忙碌的搬迁队伍准备一日三餐,烧水送茶。

饭菜虽然简单,但热乎乎地吃下去,能驱散不少疲惫和寒意。

毛凤英看着儿子和丈夫忙里忙外,虽然心疼,但眼神里充满了希望的光彩。

赵梅则常常拉着毛凤英的手,感激的话说不完:“凤英啊,多亏了遇仔,多亏了你们家……要不然,我跟老林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熬……”

搬迁的日子选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

请来的专业搬家队伍加上“旭遇”

自己的员工和前来帮忙的准新员工,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当第一台设备——那台标志着“旭遇”

告别纯手工作坊时代的电动破碎分级机被小心翼翼地吊装上车时,陈遇站在工作室门口,心中感慨万千。

这扇绿色的铁门,见证了他们最初的梦想和汗水。

“遇仔,别愣着了,上车!”

毛蛋在卡车上喊道。

陈遇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转身,坚定地走向新的征程。

搬迁过程比预想的要顺利。

新厂区空间巨大,设备得以按照更合理的流程布局。

最大的挑战是改造和安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