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厂区的馈赠与艰难的抉择(2 / 3)
地问题,更是将“旭遇”
的展与红星厂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送走李科长,团队核心成员立刻前往红星厂区实地考察。
第五车间已经闲置了近一年,高大的空间略显空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和铁锈味。
阳光从高高的窗户照射进来,形成一道道的光柱,照亮了地面上部分区域残留的机床底座痕迹。
墙壁上还贴着褪色的安全生产标语,记录着这里曾经的繁忙。
旁边的仓库空间更大,足以容纳现有的和未来规划的所有设备。
那栋二层小楼虽然老旧,但结构完好,稍加装修,完全可以作为办公室、会议室和实验室。
站在空旷的车间中央,陈平师傅百感交集。
他抚摸着冰凉的墙壁,眼神复杂:“这里……我以前常来送加工件。
没想到,有一天会以这种方式回来。”
陈遇能体会到父亲心中的感慨。
这里曾经是父亲奋斗半生的地方,如今却要以一种新的身份入驻。
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沉重的责任。
考察结束,团队回到工作室,召开关于是否搬迁的最终决策会议。
利弊非常明显:
利:
空间巨大:彻底解决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仓储、研、办公需求。
成本极低:近乎免费的场地,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能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和市场。
政策支持:享受政府扶持,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极大提升。
人才便利:下岗职工就近上班,方便管理,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基础设施:水电负荷充足,厂区道路宽敞,便于物流。
弊:
搬迁成本:设备拆装、运输、重新安装调试,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和至少半个月的停产时间。
改造投入:旧厂房需要根据“旭遇”
的工艺要求进行改造,如电路布设、通风除尘、办公区装修等。
位置相对偏远:相比现在位于城区的工作室,红星厂区在城郊,对住在市区的员工(如周凯、李文博返校后)通勤稍有不便。
情感因素:离开创业起步的“老根据地”
,难免不舍。
且新环境需要适应。
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
周凯认为:“从长远战略看,搬迁利远大于弊。
这点搬迁和改造投入,相对于未来的展空间和政策红利,是值得的。
通勤问题可以通过安排班车或者预留2-3个房间做职工宿舍(其实也没几个人需要、多数都是红星继续厂的人,厂里有住房)解决。”
李文博从效率角度支持:“集中化的生产和管理区域,能显着减少物料搬运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新的空间也允许我们规划更合理的功能分区。”
孙宇冷静分析:“搬迁期间的产能损失需精确计算,并提前与客户沟通,做好预案。
新厂房的电路和网络布线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我会提供技术要求。”
张伟言简意赅:“。
设备搬迁需制定详细计划。
我可提前编写调试程序。”
王小虎兴奋不已:“那么大地方!
俺早就想弄个像样的测试区了!
搬!
必须搬!”
毛蛋盘算着:“贷款下来,搬迁和改造的钱应该够。
关键是得快,趁着现在活不算特别多,尽快完成,不影响日本订单的生产。”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遇身上。
陈遇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这间拥挤但充满了回忆的工作室——这里有过失败的焦糊味,也有过成功的欢呼声;有过深夜攻关的疲惫,也有过团队欢聚的温暖。
这里是他重生梦想起航的地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