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双线作战三(3 / 3)

加入书签

,他更关心实际操作层面的指令。

张伟言简意赅地总结,如同布操作指令:“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精确到秒)、搅拌度(低匀)、使用恒温水浴锅控制搅拌环境温度。

搅拌后必须静置足够时间(3o分钟)用于消泡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方可入模。”

“明白!

记下了!

恒温水浴锅…我想办法去借!”

陈遇在那头快记录,仿佛能听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资金方面…”

毛蛋的声音低沉下去,有些犹豫地开口,带着明显的压力。

“我和莉莉也在想办法,我们必须撑过这个最难的阶段。”

陈遇斩钉截铁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下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减小试样尺寸,用最少的材料,只验证最关键的一两个问题,节省每一分钱!

聚焦突破!”

第三次实验,在一种更加精打细算、如履薄冰的氛围中到来。

试样更小,记录更详细(包括搅拌时间、环境温度、搅拌器型号都严格记录在案)。

然而,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强度有所改善,但远未达到实用要求,且不同批次试样的性能数据波动很大,重复性、稳定性极差。

问题似乎指向了更根源、更棘手的因素——材料本身批次的微小差异、环境温湿度的精确控制、以及工艺参数的微小波动对最终结果的巨大影响(工艺窗口狭窄)。

挫折依旧,但团队的心态却在一次次共同面对困难、互相支持打气中悄然生了变化。

他们不再像最初那样容易气馁或慌乱,而是更加冷静、甚至带点黑色幽默地接受失败,并将其视为解开复杂谜题的必要线索。

王小虎甚至在一次试样又又又一次脆断后,苦中作乐地拿起两半碎片,像打快板一样互相敲了敲,出清脆的“哒哒”

声:“嘿!

你们听这声儿!

挺脆生啊!

干净利落!

以后咱不搞鱼竿了,改行做碳纤维乐器吧,敲起来肯定带劲儿!

就叫…‘旭遇牌惊堂木’,专治各种不服!

说不定市场更大!”

一句话把原本沉闷压抑的众人逗得前仰后合,实验室里凝重的气氛顿时冲淡了不少,大家笑着摇头,无奈中又带着继续前行的韧性。

真正的转机,往往源于不经意间的现和坚持。

一次,陈遇在理工大学实验室帮忙整理一批废旧耗材和过往资料时,无意中现了一本被遗落在角落储物柜顶层、沾满灰尘、几乎被遗忘的实验记录簿。

翻开一看,是几年前一位在此做过类似碳纤维预浸料应用探索的研究生留下的零星记录。

他如获至宝,征得同意后带了回去。

晚上,他和赶来的毛蛋、王小虎(正好周末跑来)一起,像考古一样仔细拂去灰尘,一页页翻看。

记录很潦草,充满了各种挫折的痕迹和“又失败了!”

“为什么不行?”

的涂鸦,那个研究最终似乎也黯然终止了。

但在密密麻麻的失败数据和沮丧的文字中,陈遇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几行不起眼的、写在页边空白处的小字注释:“…试添加微量纳米二氧化硅(约191t)…似乎对减少孔隙率有一定效果…但分散性极难解决,易团聚…”

纳米二氧化硅?孔隙率?分散性?

一个模糊却极具冲击力的想法,如同黑暗中划亮的一根火柴,瞬间照亮了陈遇的脑海。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了炽热的光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