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双线作战三(2 / 3)
力量。
这封信和漫画,像一道温暖而明亮的光束,穿透了低迷的气氛和遥远的距离,给了陈遇莫大的安慰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清华的孙宇和北航的张伟,则是用另一种近乎执拗的、属于技术男的沉默方式应对挫折。
他们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对失败的深度分析和理论攻坚中。
孙宇的笔记越来越厚,里面全是各种假设、公式推导、待验证的点和密密麻麻的参考文献,严谨得像一篇篇即将表的学术论文草稿。
张伟的电脑里,仿真模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引入了更多的变量和耦合关系,试图无限逼近真实的热-力-化学多场耦合过程。
一次深夜,清华宿舍早已熄灯,只有两人桌上台灯和电脑屏幕还散着固执的微光。
孙宇的室友在睡梦中翻了个身,嘟囔了一句:“宇哥,张伟,啥时候睡啊…灯泡都快让你们熬得提前退休了…”
孙宇头也不抬,对着草稿纸上的一串公式喃喃自语:“为什么tg(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实测值会显着低于理论计算值?难道是固化剂比例计算有误?还是升温率曲线在玻璃化转变区附近设置不合理…”
张伟突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冷静:“孙宇。
或许我们忽略了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树脂混合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剪切热。
手工搅拌难以控制搅拌率、时间和轨迹均匀性,局部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树脂提前生部分预固化(pre-cure),影响了最终的整体固化度(degreeofcure)和网络结构,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孙宇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有道理!
这是一个非常可能的变量!
而且容易被忽略!
下次实验必须严格记录搅拌时间、环境温度、甚至搅拌容器的材质和形状!
我们需要这个关键的过程数据!”
两人仿佛瞬间忘记了疲惫和时间,就着微光又开始激烈而低声地讨论起来,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直到被忍无可忍的室友扔过来的一个枕头精准打断:“睡觉!
天塌下来明天再搞!
让不让人活了!
明天还有早课呢!”
北理工的王小虎,则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支持。
他省吃俭用,用做家教和省下的生活费,买了一大包北京特产(烤鸭、果脯啥的),寄到了省城工作室,附言:“给毛蛋哥、平叔和遇哥他们补补身子!
脑力劳动最耗人!
吃饱了才有力气搞研!”
虽然东西不值多少钱,但这份心意让收到包裹的毛蛋和陈平心里暖烘烘的。
虎子还经常在团队群里一些搞笑的段子和打气的话,是团队里当之无愧的“士气调节剂”
。
团队的周末电话会议,气氛也变得更为务实、高效和…“昂贵”
。
大家尽量长话短说,聚焦最关键的技术瓶颈和紧迫的资金问题,每一分钟都在燃烧着宝贵的经费。
“莉莉的信和漫画收到了,谢谢大家,特别感谢莉莉的‘战略投资’和虎子的‘物资援助’。”
陈遇的声音透过电流,带着一丝疲惫的笑意和深深的感激,“虎子,你那烤鸭,毛蛋哥差点连包装袋都吃了。”
“宇哥,伟哥,你们上次信里说的那个…剪切热,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王小虎好奇地问,努力想理解这些高深的概念。
孙宇开始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搅拌时,树脂分子之间、搅拌桨与树脂之间互相摩擦,会产生热量,就像你快搓手会觉得热一样…”
“停停停!
孙宇!
说点虎子能听懂的,直接说要注意啥!”
毛蛋赶紧打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