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双线作战二(2 / 3)

加入书签

就跟俺们东北烧炕,得多添把柴火一个道理!”

王小虎恍然大悟。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孙宇难得地没有反驳,“其次,关于第二次实验预备的方案,搅拌过程必须标准化:转3oo转分钟,时间3分钟,环境温度控制在25±2°c,搅拌后静置3o分钟以上…”

“收到!

记下了!”

陈遇在那头快记录,“恒温水浴锅我想办法去借。”

“资金方面…”

毛蛋的声音再次低沉下去。

“我和莉莉也商量了,”

陈遇接过话头,语气坚定,“下次实验规模再缩小一半,只做最关键的验证。

我们必须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对!”

林莉的声音传来,“我这边家教收入虽然不多,但也能支撑几次电话会议了!

大家放心聊!”

会议在务实而又充满相互打气的氛围中结束。

第二次实验日定在了元旦假期。

陈遇、孙宇、王小虎再次汇聚省城。

张伟依旧因重要的课程设计无法离京,但提前将最新的控制程序远程传输了过来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设备经过陈平带着老师傅们的又一轮精心检修,焕然一新。

这次,气氛更加凝重,操作更加小心翼翼,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孙宇制定的“操作法典”

进行:恒温水浴控制树脂温度、电子计时器精确搅拌时间、孙宇亲自监督铺层过程…

设备再次启动。

新程序运行下,升温曲线几乎完美地贴合设定,平稳得让人感动。

保温、保压,一切顺利。

时间到,泄压,降温。

打开罐盖,没有焦糊味!

取出试样,一块平整、黑亮、泛着碳纤维独特光泽的预浸料板呈现在眼前。

“成功了?!”

王小虎激动地小声问,生怕声音大了把它震碎。

然而,当陈遇小心翼翼地将试样拿起,准备测量时,熟悉的、令人心悸的“咔嚓”

声再次响起——试样依旧从边缘处脆性断裂!

第二次实验,避免了“烤糊”

,却依然败给了“脆弱的灵魂”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

挫败感更浓了,因为它似乎触及了更核心的材料或工艺本质问题。

孙宇拿起断裂的试样,仔细观察断面,眉头紧锁:“固化度可能依然不足,或者树脂体系本身韧性太差,也可能是压力施加策略有问题…”

陈遇深吸一口气:“至少排除了加热问题。

现在焦点更清晰了。

保存数据,分析断面!”

很快,孙宇的新信又到了,这次提出了更深入的问题:树脂各组分配比的精确度?混合均匀性如何定量评价?压力施加的时机和曲线?甚至建议测试玻璃化转变温度(tg)来定量分析固化程度…

难题升级了。

北理工宿舍里,王小虎对着自己正在画的零件图呆,突然蹦起来:“俺知道了!

是不是跟俺们做这拉伸试棒一样,夹持的地方容易坏?咱那模具是不是‘夹’得太狠了?”

他立刻把这个“虎式猜想”

写信告诉了陈遇和孙宇。

孙宇回信:“虽不准确,但提到了应力集中问题,值得考虑。”

清华宿舍,孙宇的室友看着他对着新数据冥思苦想,忍不住道:“宇哥,你这比追姑娘还上心啊!”

孙宇头也不抬:“姑娘不会因为温度差零点一度就跟你分手。”

北航机房,张伟开始尝试从控制角度反推工艺缺陷,默默增加着代码的复杂度。

上海校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